畜禽粪污变废为宝,萍乡模式引领全国300县绿色发展新潮流
近年来,我国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萍乡市在畜禽粪污处理方面的创新实践——“萍乡模式”,不仅实现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更将生物天然气产业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一模式已成功吸引了全国300多个县市的关注,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过去,畜禽粪污处理一直是困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萍乡市积极探索创新,将畜禽粪污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萍乡模式”的核心在于将畜禽粪污作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生物天然气。这一过程不仅减少了畜禽粪污对环境的污染,还产生了可观的能源效益。具体来说,该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与预处理:首先,对畜禽粪污进行收集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为后续处理做好准备。
2. 厌氧发酵:将预处理后的畜禽粪污送入厌氧发酵池,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等可燃气体。
3. 气体净化与提纯:对发酵产生的气体进行净化和提纯,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生物天然气的品质。
4. 生物天然气利用:将提纯后的生物天然气用于发电、供暖、燃料等,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萍乡市的成功实践,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国300多个县市得到推广,为当地环保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首先,从环保角度来看,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据统计,萍乡市通过“萍乡模式”处理的畜禽粪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相当于种植了1000万平方米的森林。
其次,从经济效益来看,生物天然气的生产与利用,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萍乡市为例,生物天然气产业已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超过10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后,从社会效益来看,“萍乡模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通过发展生物天然气产业,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还能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
当然,在推广“萍乡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挑战。例如,不同地区的畜禽粪污处理需求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生物天然气产业的技术和设备投入较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总之,畜禽粪污变身生物天然气,萍乡模式为全国300多个县市提供了绿色发展新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创新,推动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 • 赣湘合作再结硕果:上栗产业园盛大开园,30家湘企投资超80亿建总部
- • 赣湘合作产业园新能源企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 • “试点社区共享药房”:慢性病患者扫码借还应急药品,智慧医疗再升级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杨岐山景区打造“禅意元宇宙”,数字分身引领参禅新体验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跨越时空的敬仰之旅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荣膺国家级示范项目,助力就业人数突破两万大关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萍乡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百家企业共享“免税+保税”政策红利
- • 安源区3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盛大开工,剑指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峰
- • 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绿色升级,无硫微烟环保烟花助力欧盟市场
- • 芦溪县图书馆创新举措:电瓷科技角亮相,3D打印技术再现千年制瓷工艺
- • 南坑镇傩舞祈福夜游盛大启幕,每月初一十五上演《赶鬼驱疫》民俗盛宴
- • 萍乡“火龙追月”中秋夜游再创辉煌,万人共舞千米非遗焰火龙点亮夜空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展惊险开展,书法家腰系绳索凌空挥毫展现书法艺术魅力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突破10万亩,保底收购价领先市场20%”
- • 湘东区再创辉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落户,富硒农业产值突破60亿
- • 萍乡腊味年货节交易额破3亿,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区携手中科院,共筑稀土研究院,突破高端磁材“卡脖子”技术瓶颈
- • 《闻尘偶记》:文廷式著作入围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彰显中华文脉传承
- • 萍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富硒作物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共筑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
- • 中共六大会址举办李立三专题展,中俄合拍纪录片上映: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共鸣
- • 全国首座“零碳校园”在莲花建成,光伏发电满足全年用电需求
- • 萍乡经开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再添强劲引擎
- • 白竺乡水美乡村建成,生态漂流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武功山旅游经济圈助力乡村发展,农家乐年收入翻番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创新引入CSA农场,住客可远程认养专属菜地,体验田园生活新风尚
- • 扶贫车间制作莲花血鸭预制菜,助力800人居家就业
- • “花炮技艺传承班”免费招生,定向安置就业300人,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 • 张佳坊乡“打醮”仪式创新:道教音乐与现代交响乐的完美融合
- • 莲花万亩荷塘喜获有机认证,“荷虾共生”模式年产值破亿
- • 电瓷产业集群助力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惠及3.5万劳动者
- • 萍乡首条云巴通车,便捷交通助力城市新篇章
- • 路口镇湖塘古村活化项目竣工,明清宅院变身高端书法民宿
- • 新建10公里“风雨连廊”,市民雨天出行全程有遮挡,生活品质再提升
- • 萍乡首发“安源”系列活动启幕,70余国际品牌入驻赣湘边奥莱数字生活城,打造赣湘边消费新地标
- • 杨岐山景区搬迁户安置房交付:成本价购房惠及600户家庭,新生活启航
- • 芦溪县农村智慧路灯全覆盖,光伏照明助力年省电费百万
- • 五陂镇端午龙舟竞渡,VR直播助力全球萍商云端共赏
- • 萍乡采茶戏《三女跳崖》改编国风电音剧,B站直播百万打赏,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完美融合
- • 莲花县竹纤维深加工项目投产,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夏日炎炎,六市黄桃节7月开幕,亲子游新宠——果园直通车+DIY罐头制作受热捧
- • 芦溪富硒紫米酒再创辉煌,斩获国际金奖,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 • 萍乡学院设立“廷式奖学金”,助力青年学者深入探索晚清变革
- • 粤港澳资本联合投资30亿,萍乡全域EOD模式试点启动,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
- • 数字人民币助力农业发展,全面覆盖涉农场景,资金流转效率提升80%
- • 萍乡“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启动,博士团队带技术入股村集体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上栗“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产值突破30亿,再生铜铝直供特斯拉
- • 全市中小学教室护眼灯改造完成,近视率下降5%,守护学生视力健康成效显著
- • 莲花县“一荷三虾”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万亩荷塘助力800户脱贫家庭就业
- • 萍乡经开区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与数字经济腾飞
- • 交响诗《凯丰·真理之光》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 • 莲花县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千年银杏林焕发生态旅游新活力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助力脱贫户年均增收3200元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 • 全省首个社区“智慧健康小屋”投用,5分钟完成血压血糖AI检测,开启健康管理新篇章
- • 白竺婆婆岩徒步线路贯通,岩画解说二维码助力文化之旅
- • 湘东区搬迁户“微田园”分配到位,家家有菜地降低生活成本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招至800人,年工资增至2万元,助力绿色家园建设
- • 萍乡创新举措: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设立,5家农企成功挂牌融资
- • 智慧城市大脑上线,政务服务迈向“秒批秒办”新时代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 • 萍乡经开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再添新引擎
- • 武功山草甸音乐节回归,星空帐篷区新增地暖防寒系统,打造极致观演体验
- • “试点社区共享药房”:慢性病患者扫码借还应急药品,便捷生活新体验
- • 全县推广清洁能源取暖,生物质颗粒补贴每吨500元,助力绿色环保新篇章
- • 萍乡“吃辣挑战赛”引爆南正街,辣味文创店成网红打卡点
- • 萍乡创新引擎全速运转,研发投入强度领跑全国
- • 莲花县新能源客车基地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添新军!
- • 芦溪县脱贫户慢性病用药补贴政策落地,年人均减负2000元,助力健康扶贫
- • 安源职业中专与比亚迪携手共建新能源汽车学院,助力产业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