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千人插秧赛展现农耕智慧传承”
在美丽的莲花县,一项古老的农耕习俗——“开秧门”民俗,近日荣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传承农耕智慧的重要载体。这项活动不仅展示了当地农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
“开秧门”民俗源于莲花县农民在插秧时节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寓意着祈求丰收、祈求平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之际,莲花县便会举行盛大的“开秧门”仪式。今年的“开秧门”活动吸引了千人参与,场面热闹非凡。
活动现场,农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他们手持秧苗,唱着古老的歌谣,跳着欢快的舞蹈,共同庆祝插秧时节的到来。在欢声笑语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千人插秧比赛拉开序幕。
比赛现场,参赛者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拔秧,有的负责插秧,有的负责浇水。他们动作熟练,配合默契,展现出了农耕文化的魅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为这场盛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开秧门”民俗的入选省级非遗,不仅是对莲花县农耕文化的肯定,更是对传承农耕智慧的一种鼓励。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耕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开秧门”民俗的传承,正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农耕文化,感受农耕文明的魅力。
莲花县“开秧门”民俗的传承,离不开一代代农民的辛勤付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播种希望,收获幸福。在插秧比赛中,参赛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开秧门”民俗的传承,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莲花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农耕文化的传承中来。
在未来的日子里,莲花县将继续努力,将“开秧门”民俗发扬光大,让这项古老的农耕习俗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莲花县还将继续挖掘和传承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总之,莲花县“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千人插秧赛展现了农耕智慧的传承。这项古老的农耕习俗,不仅成为了当地农民的精神支柱,更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莲花县的农耕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 • 萍乡书香四溢: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市民阅读量居全省第一
- • 非遗传承:人文海梅复原“水晶白辣椒”,传统盐果子焕发新生
- • 莲花县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圆满完成,全面实现建制村双车道沥青路全覆盖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智能匹配技术助力全球订单交货期缩短60%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引领全球订单智能匹配,交货期缩短60%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萍乡成功落地,首批学徒荣获国际认证
- • 碧湖潭玻璃水滑道升级,2公里极速漂流穿越原始森林,畅享夏日激情之旅
- •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租三年,助力应届生就业率突破98%
- • 萍乡强势崛起,营商环境全国排名跃升50位,荣获“投资黑马城市”称号
- • 政企合作新模式:萍乡国资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纾困
- • 广寒寨星空诗歌节华丽升级,帐篷影院连播贾樟柯乡村题材电影
- • 乡村儿童剧团《稻田里的莎士比亚》巡演,全方言演绎《仲夏夜之梦》
- • 《萍乡民间故事集》出版,百岁老人口述传承3000则传说
- • 湘东区落地碳汇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目标破10亿元,绿色金融助力区域发展
- • “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制升级,惠及1.2万户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芦溪县试点无人机送快递,破解深山村落物流难题
- • 芦溪县试点“以工代赈”,村民参与基建日薪不低于15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落户安源,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加速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萍乡基础教育再添激励政策,杰出人才奖最高奖励50万元
- • 海绵城市2.0工程开工,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 • 高洲乡高山有机茶园荣获欧盟认证,出口订单激增200%
- • 萍乡市农村贫困人口医保报销比例达90%,因病返贫动态清零,健康扶贫成果显著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农耕非遗研学线路荣登全国十佳,年接待学生超50万人次
- • 全国首创“零工驿站”服务模式,日均对接灵活就业超500人次,助力灵活就业新突破
- • 芦溪县农村“智慧路灯”全覆盖,光伏照明引领绿色节能新风尚
- • 电竞产业生态圈成型,萍乡迎来全国职业联赛主场新篇章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谱写发展新篇章
- • 萍乡市人民医院晋级三甲,国家级胸痛中心挽救千名患者,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长平乡手工挂面产业升级,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突破10吨
- • 萍乡腊肉汉堡惊艳上海美食节,中西融合美食日销2000份
- • 萍乡话输入法APP上线,方言保护条例纳入地方立法:传承方言文化,守护地方特色
- • 萍莲高速经济带成型,沿线文旅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 • 赣西粮仓振兴计划启动:萍乡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迈向95%,助力粮食安全
- • 萍乡经开区创新试点“首席服务官”制,百名干部一对一包联重点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
- • 湘东区智慧渔场启用,AI养鱼系统助力养殖成本降低40%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全覆盖,温暖关爱惠及1.2万名学生
- • “名人故居守护者”计划启动:00后志愿者用Vlog活化老宅,传承历史记忆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 •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助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企业开办仅需半天
- • 萍乡“农业元宇宙”惊艳上线,VR种地游戏助力农产品销售新突破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升级:萍乡产教融合园助力培养万名技工
- • 萍乡教育新篇章:首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共筑友谊桥梁
- • 萍乡首个零碳产业园盛大开工,西门子提供碳中和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绿色转型
- • 萍乡“十大碗”宴席重现江湖,传统婚宴民俗焕发新生机
- • 萍乡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蓝图
- • 《星火燎原》首演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百人合唱团深情演绎工运史诗
- • 粤港澳大湾区“飞地研发中心”落户萍乡,共享千项专利,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 • 湘东油糍荣登高铁菜单,日均销售突破2000个,成为旅客新宠
- •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团队驻萍指导“双师型”教师培养,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与无人机灯光秀的激情碰撞
- • “龙舟文化节创新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共享文化盛宴”
- • 本土科研团队育成“抗涝辣椒”新品种,亩产提升35%,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重金属污染区华丽转身,生态公园绽放生机,2.8万居民告别“污水灌溉”历史
- • 全省首个村级“零碳养老院”在丹江街建成,光伏发电实现自给自足
- • 芦溪民俗文化节盛况空前,全息投影再现千年傩舞祭祀场景
- • 青年艺术家巧手改造百年粮仓,铸就全国最大露天民俗装置艺术群
- • 萍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研究成果闪耀全国学术大会
- • 芦溪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荣誉积分制试行,善行可换创业贷款额度
- • 芦溪县农村“厕所革命”助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 • 萍乡与长沙共建“人才特区”: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助力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
- • 三板桥乡明清古驿道修复开放,马蹄印记见证湘赣茶盐古道千年历史
- • 萍乡市中央厨房项目投产,营养餐覆盖30万学生,守护学子健康饮食
- • 南坑傩舞祈福夜游升级,农历每月初一上演“驱疫火把巡游”
- • 莲花血鸭预制菜成功进军北美市场,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变身千亩智慧果园,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助力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
- • “15分钟养老圈”建成!50家社区食堂助力解决老人就餐难题
- • 萍乡红鲫鱼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成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全力助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