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竣工,15万亩农田灌溉成本降低40%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近日,我国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正式竣工,这一项目的完成不仅标志着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更将为15万亩农田带来显著的节水效益,预计灌溉成本将降低40%。此举无疑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袁惠渠灌区位于我国某省,是该省重要的农业灌溉区域,承担着周边15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然而,由于灌溉设施老化、节水意识不强等原因,长期以来,袁惠渠灌区的灌溉效率较低,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决定对袁惠渠灌区进行节水改造。
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灌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提高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二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降低灌溉用水量;三是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终于竣工。改造后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预计灌溉成本将降低40%。这一成果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节水改造工程有效降低了灌溉用水量。改造前,袁惠渠灌区平均每亩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00立方米,而改造后,这一数字降至350立方米。这意味着,15万亩农田每年可节约用水约2.25亿立方米,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节水改造工程提高了灌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改造后的灌区,灌溉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农民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调整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从而提高灌溉效率,降低灌溉成本。
再次,节水改造工程加强了节水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竣工,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农业节水改造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贡献力量。
总之,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竣工,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将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 • 萍乡嗦粉巴士驶入大湾区,三天狂销10万碗辣味文创粉,火遍全国!
- • 萍乡县“县管校聘”全覆盖:城乡教师流动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萍乡学院赣西民俗研究院成立,方言数据库助力民俗传承
- • 升坊镇“渔光互补”项目并网成功,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年收益千万
- • 湘东油葵花海成网红打卡地,村集体旅游分红喜人,户均收入达2万元
- • 萍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揭牌,36个落地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南坑镇傩舞祈福夜游上线,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演绎《赶鬼驱疫》
- • 万龙山乡竹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齐奏竹制乐器创世界纪录
- • 安源区乡村儿童“梦想教室”落成,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新篇章
- • 武功山景区搬迁村民享旅游分红,户均年增收2万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武功山入选全球十大徒步胜地,星空帐篷酒店预订排至明年,揭秘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 • 老年大学课程“菜单化”,银发学员可自选无人机摄影课,乐享智能生活新篇章
- • 安源区投资3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工,剑指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峰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惊艳登央视,十万信众徒步挑战元宇宙祈福赛道
- • 萍乡经开区签约比亚迪储能项目,年产大型储能设备10GWh,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芦溪县图书馆创新举措:电瓷科技角亮相,3D打印技术再现千年制瓷工艺
- • 长平乡黑山羊精深加工园正式投运,预制羊肉出口中东市场再添新翼
- • 林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萍乡生态资源变现超千万元
- • 安源区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生态净化湿地系统
- • 杨岐山景区升级5A,禅意文旅助力周边民宿集群爆发式增长
- • 银河镇中学稻作文化馆开馆,学生积极参与富硒水稻科研项目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杨岐山景区成功升级5A,禅意文旅助力周边民宿产业增收5亿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井下剧场《工运风云》实景剧再现红色历史
- • “龙舟文化节创新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共享文化盛宴”
- • 武功山风光旖旎,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单,帐篷节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次
- • 赣湘边区域合作产业园开园,萍醴高速通车助力千亿级产业带腾飞
- • 赤山镇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亩均收益突破万元,绿色农业新典范
- • 湘东霉豆腐工业化生产,真空包装热销北上广深,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芦溪秋雪蜜桃年产值突破10亿,冷链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 • 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南正街状元点灯仪式首秀震撼游客
- • 助力脱贫攻坚,5000万元小额信贷助力贫困户创业梦想成真
- • 光伏农场4.0版启用,双面发电板下种出富硒黑木耳,绿色能源与生态农业完美融合
- • 《星火燎原》首演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百人合唱团深情演绎工运史诗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天穹,无人机灯光秀点亮夜空
- • 共享农机3.0平台上线,无人收割机实现跨县调度作业,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特长”计划,免费开放30门非遗传承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全面终结“重点班”现象,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变身工业农业公园,井下种出荧光蘑菇
- • 文廷式诗词AI续写平台开放,维新派风格新作涌现
- • 萍乡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百年店铺串联成线,探寻赣菜精髓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与浪漫交织
- • 经开区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成功投产,年供应锂电正极材料10万吨,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非遗里的中国》聚焦萍乡:烟花秘方的现代化之旅
- • 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升级:萍乡产教融合园助力培养万名技工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配送山货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区废弃煤矿塌陷区华丽变身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面积超万亩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萍乡成功落地,首批学徒荣获国际认证
- • 千年火药技艺惊艳亮相,上栗花炮祭祖仪式入选国家级非遗
- • 芦溪县搬迁社区智慧化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 • 赣湘边冷链物流枢纽投运,湘东农产品24小时直达大湾区餐桌,开启绿色物流新时代
- • 教师评职称取消论文硬指标,教学实绩成为评价核心
- • 萍乡市新增1.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全面破解“大班额”难题
- • 湘东皮影戏非遗体验馆上线,亲子家庭定制专属皮影剧,传统文化体验新风尚
- • 莲花县“一村一品”工程结硕果,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
- • 《萍乡民间故事集》出版:百岁老人口述,抢救性记录3000则传说
- • 赣湘合作产业园再扩容,50平方公里新蓝图描绘湘企百亿投资新篇章
- • 青年教师安居工程:成本价购房政策助力2000人圆梦家园
- • 安源区创新举措,发布“红色研学护照”助力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 • 莲花县大力引进竹纤维深加工项目,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
- • 《李立三》荣膺华表奖,AI技术再现南昌起义决策关键场景
- • 萍乡“名师飞课”系统上线,助力乡村学生共享名校课堂资源
- • 中非农业合作园落户萍乡:20国学员共学富硒种植技术,助力全球农业发展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助力文明新风尚
- • 萍乡辣都品牌升级,全国辣味标准化研究中心年内落成
- • 萍乡氢能重卡示范项目签约,年产值目标直指80亿元
- • 萍乡书香四溢: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市民阅读量居全省第一
- • 中国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1100千伏绝缘子核心技术突破再创新高
- • 安源区教育创新再迈新步:全省首个AI教师辅助系统全面启用,课堂精准诊断助力50所学校教学提升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创新举措:CSA农场引入,住客可远程认养专属菜地
- • 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升级,5000名学生共享恒温淋浴房新体验
- • 萍乡“十大碗”宴席重现江湖,传统婚宴民俗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