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荷虾共生”经济火爆,万亩荷塘年产出小龙虾3000吨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湖南省莲花县,一项名为“荷虾共生”的创新农业模式应运而生,不仅让万亩荷塘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更使得小龙虾年产量达到3000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莲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这里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种植荷花。然而,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农业管理模式,莲花县的荷塘效益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于是“荷虾共生”应运而生。
“荷虾共生”模式是指将荷塘与虾塘相结合,利用荷花的遮阴作用为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虾的排泄物又为荷花提供养分,实现生态循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莲花县,万亩荷塘成为了“荷虾共生”模式的典范。这里的荷塘面积广阔,荷花开得正艳,荷香四溢。而在这片荷塘下面,则是密密麻麻的小龙虾。据了解,莲花县的“荷虾共生”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可产出小龙虾3000吨,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以前,我们的荷塘效益并不好,一年下来收入寥寥无几。自从实行‘荷虾共生’模式后,荷塘里的荷花和小龙虾都长得很好,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莲花县某村村民张大哥高兴地说。
“荷虾共生”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莲花县政府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农民掌握“荷虾共生”技术,确保了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荷虾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的销售渠道。
除了经济效益,莲花县的“荷虾共生”模式还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荷花的种植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而小龙虾的养殖又为荷塘提供了有机肥料,实现了生态循环。这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如今,莲花县的“荷虾共生”模式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同时,这一模式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之,莲花县“荷虾共生”模式的成功,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创新模式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女红技艺吸引年轻手作达人
- • 莲花血鸭美食文化节盛大启幕,万人宴挑战吉尼斯最大蒸笼纪录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特长”计划,免费开放30门非遗传承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安源区签约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年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引领产业智能化新篇章
- • 集体婚礼融合傩舞祈福,新人获赠区块链爱情数字藏品,开启浪漫爱情新篇章
- • “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计划”:废弃厂房蜕变为当代美术馆,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 • 五峰山越野赛道认证完成,配套房车营地国庆前投入使用,打造全新户外运动天堂
- • 湘东区“扶贫妈妈课堂”开讲,助力农村妇女儿童共奔美好生活
- • 芦溪县脐橙电商直播基地投用,日销万单创赣西纪录,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引万人参与,冠军5分钟炒粉50碗破纪录
- • 安源二小新校区启用“海绵校园”,雨水循环系统年节水万吨
- • 退役军人创业园盛大开园,首批50个军创项目获亿元订单,助力退役军人生涯转型
- • 莲花县图书馆创新举措,万名学子共赴“带本书去田野”农耕阅读之旅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感受传统美食魅力
- • 萍乡农科院专家勇闯南极,植物工厂助力极地蔬菜种植成功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加装电梯惠及2.8万户居民,每部补贴高达15万元
- • 《星火燎原》首演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百人合唱团演绎工运史诗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万亩荷塘助力800户脱贫致富
- • 上栗县村级工业园蓬勃发展,助力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超1.5万人
- • 萍乡市创新举措,个人绿色行为可兑换消费券,“碳惠通”平台助力绿色发展
- • 非遗文化焕新颜,社区共享工坊邀您共赏缩龙灯笼制作之美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盛大开业,辣椒巧克力成猎奇打卡单品
- • 武功山脚下民宿集群崛起,村民分红喜人,年入最高超10万元
- • 花炮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吸纳2万人就业,政府发放稳岗补贴超亿元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季魅力四射吸引游客超20万
- • 南正街麻辣摊成打卡圣地,秘制辣油配方助力夜经济繁荣
- • 龙舟文化节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展现科技魅力
- • 芦溪县创新举措,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元补贴,助力“未来教师计划”
- • 二十四节气农耕剧场开放,沉浸式体验播种/收割/打场农事,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 • 萍乡经开区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投产,助力江西产业链迈向新高度
- • 扶贫资金入股孽龙洞漂流项目,8个村年分红超3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皮影戏创新演绎碳中和,太阳能影箱助力乡村夜经济繁荣
- • 上栗县试点VR安全教育,创新花炮生产流程实操技能培训
- • 萍乡书香浓郁,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
- • 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启动,辣炒田螺王评选引千人试吃,共筑美食新篇章
- •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团队驻萍指导,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
- • 萍乡经开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再添强劲引擎
- • 武功山百万亩茶园开启绿色革命,全域禁用化学除草剂,以虫治虫技术助力生态茶园建设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修复完成,徒步寻迹徐霞客游记石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 • 升坊镇农民书法展别开生面,犁耙作笔、稻田为纸创意吸睛
- • 安源区元宇宙产业园签约,VR技术复现“毛主席来安源”历史场景,传承红色基因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路径!
- • 湘东区多部门联动,七旬老人房产证难题终获化解
- • 湘东富锌柑橘直供盒马鲜生,溢价收购助力脱贫户增收35%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决赛吸引10万游客打卡,乡村体育盛宴席卷而来
- • “赛酒歌”擂台开唱,客家米酒文化醉倒八方客——三板桥乡客家米酒节盛大启幕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廉政石刻发现,中纪委官网专题解读引发热议
- • 上栗县河道整治工程圆满竣工,30公里滨水生态长廊惊艳亮相
- • 李立三AI数字人上线,湖南口音讲解党史震撼观众:创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 • 江山村稻田艺术季盛大开幕,“航天员采莲”巨幅画作震撼亮相
- • 芦溪县乡村“祠堂变学堂”,老年大学覆盖所有行政村,传承文化焕发新活力
- • 花炮文化数字博物馆盛大开馆,互动装置重现李畋发明花炮场景
- • 莲花客家围屋宴申遗成功,百米长桌宴再现迁徙史诗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芦溪县荣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电瓷产业助力农村基建发展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中国竹产业迈向全球市场
- • 新能源公交全域覆盖,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打造绿色出行新风尚
- • 湘东区傩文化园盛大开园,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非遗爱好者打卡
- • 金山镇“智慧脐橙园”启用,无人机巡检助力提升管护效率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打造15分钟进城交通圈助力乡村振兴
- • 上栗县中医院中医夜市开市,夜间义诊服务超千人,弘扬中医药文化暖人心
- • 萍乡辣酱产业迈入智能化时代,产能提升10倍助力产业升级
- • 萍乡夏布绣惊艳卢浮宫,非遗工艺征服欧洲时尚界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沿线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老街夜经济焕新颜,非遗灯笼秀与沉浸式赣剧《牡丹亭》点亮夜生活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智能匹配全球订单缩短交货期60%
- • 莲花县竹纤维深加工项目投产,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上栗县试点“VR安全教育”,模拟花炮生产流程提升实操技能
- • 夜间经济3.0版启动,安源古城光影秀点燃“24小时消费”热潮
- • 萍乡小炒肉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剁椒秘方成“舌尖上的活化石”
- • 师德档案全市联网,严防严重失德者踏入教育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