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全国推广,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留守妇女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省莲花县创新推出“妈妈车间”模式,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还助力了乡村振兴。如今,“妈妈车间”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更多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以家庭为单位,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在家中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鞋垫、帽子、围巾等。这些产品由企业统一回收,再进行销售。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留守妇女就业问题,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莲花县妇联负责人介绍,自“妈妈车间”模式实施以来,留守妇女的月均收入已达到3500元。这一收入水平在当地农村家庭中属于中等偏上,为农村妇女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
“妈妈车间”模式的成功推广,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政府的大力支持。莲花县政府将“妈妈车间”模式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为项目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其次,创新管理模式。莲花县通过建立“车间+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企业、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产业链。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留守妇女的就业技能。
再次,注重技能培训。莲花县妇联定期组织留守妇女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制作水平。此外,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产品质量。
最后,拓宽销售渠道。莲花县通过电商平台、线下市场等多种渠道,将“妈妈车间”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如今,“妈妈车间”模式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推广,为留守妇女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湖南省为例,已有近10万个“妈妈车间”投入使用,带动了50多万留守妇女实现就业。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的成功实践,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鉴莲花县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更多适合当地发展的就业模式,助力农村留守妇女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 “萍实之乡”城市IP全球发布,文旅招商签约额突破百亿,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再创新高
- • 萍乡科企融资再创新高: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融资额超5亿
- • 芦溪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荣誉积分制助力创业贷款
- • 芦溪县搬迁社区启用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 • 安源区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助力双减后教师减负
- • 万龙山乡竹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齐奏竹制乐器创世界纪录
- • 萍乡创新举措: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成立,5家农企成功挂牌融资
- • 湘东油葵观光带助力乡村振兴,年引流80万人次,村民分红超万元
- • 杨岐山景区打造“禅意元宇宙”,数字分身体验参禅打坐新境界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跃居全省第一,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傩文化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面具DIY体验非遗技艺,打造沉浸式文化之旅
-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升级,AI虚拟导游带你穿越“秋收起义”烽火岁月
- • 萍乡环保科技园启用AI监测系统,助力500家企业绿色排放实时管控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模式经济火爆,万亩荷塘年产出小龙虾3000吨
- •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照亮重度残疾儿童的未来之路
- • 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惊艳开放,千年古刹与光影艺术交相辉映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盛况空前,十万信众徒步登山祈福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万亩荷塘助力800户脱贫致富
- • 萍乡“火龙追月”中秋盛典创吉尼斯纪录,万人共舞千米非遗火龙,传承千年民俗魅力
- • “龙舟文化节创新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共享文化盛宴”
- • 萍乡与以色列共建沙漠农业研究中心,共谋破解旱作栽培难题新篇章
- • 安源区教师“县管校聘2.0”政策落地,骨干教师流动比例显著提升
- • 濒危花果雕刻技艺焕发新生: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月销百万
- • 全市中小学教室护眼灯改造完成,近视率下降5%,守护学生视力健康成效显著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湘东区搬迁户“微田园”分配,家家有菜地降低生活成本
- • 萍乡学院创新扶贫模式,开设电商直播课孵化“乡村网红”助力农特产销售
- • “凯丰国际青年论坛在柏林成功举办,聚焦左翼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与挑战”
- • 全国首部萍乡方言电子地图上线,AI语音导航助力百个古村落探索之旅
- • 刘凤诰廉政教育基地开课,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清代反腐庭审模拟体验
- • 全国最大电瓷产业基地芦溪扩能,签约12家上下游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武功山民宿创新引入CSA模式,城市家庭远程操控现实菜园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变身工业农业公园,井下奇景荧光蘑菇绽放
- • 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千名“新农人”主播新势力
- • 社区教育新篇章:萍乡社区大学全面覆盖乡镇,创新“学分银行”制度助力终身学习
- • 萍乡经开区签约比亚迪储能项目,年产大型储能设备10GWh,助力能源转型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助力教育公平,彻底消除“重点班”现象
- • 安源红领巾纪念馆荣膺全国研学基地,打造沉浸式百年队史体验之旅
- • 萍乡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AI技术助力万亩稻田精准施肥
- • 萍矿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落地,年处理固废300万吨助力环保砖生产
- • 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启动,辣炒田螺王评选引千人试吃,共筑美食新篇章
- • 萍乡市“数字乡村大脑”上线,AI助力5万亩农田实现精准种植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 • “高铁+文旅”专列盛大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
- • 金山镇千年银杏古树群迎来最佳观赏期,11月限定“金色茶席”浪漫开启
- • 芦溪紫红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电商直播助力日销万单
- • 萍乡夏布绣惊艳亮相卢浮宫,非遗工艺征服欧洲时尚界
- • 萍乡引领教育信息化浪潮:全国首个“5G+教育”示范区校园网速提升10倍
- • 全国首单稻田甲烷减排交易在莲花县成功落地,助力农民增收1200元/亩
- • 萍乡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百年店铺串联成线,探寻赣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特殊教育学校扩容3倍,自闭症儿童康复纳入医保报销:关爱特殊群体,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 • 天兵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设备调试阶段开启,年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
- • 芦溪紫红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电商直播日销量突破1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桐木楚文化考古成果展盛大揭幕,数字沙盘重现春秋青铜器作坊全貌
- • 湖塘古村实景版《牡丹亭》惊艳开演,明清宅院焕新成为昆曲舞台
- • 萍乡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老矿区焕发新活力,变身文创产业基地
- • 中国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1100千伏绝缘子核心技术突破再创新高
- • 湘东油茶林下土鸡养殖新模式:茶油鸡年出栏20万只,助力餐饮业繁荣
- • “花炮技艺传承班”免费招生,定向安置就业300人,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萍乡市“扶贫健康小屋”助力村村覆盖,AI诊疗系统助力村民远程问诊
- • 莲花中学与井冈山大学共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助力山区教师定向培养
- • 莲花县“一村一品”工程硕果累累,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亿大关
- • “家校直通车”开通!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乘专线巴士往返家校
- • 萍乡市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运动”计划,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 • 湘东皮影戏非遗体验馆正式上线,亲子家庭定制专属皮影剧,传统文化体验新方式
- • 萍乡腊肉汉堡惊艳上海美食节,中西合璧创新单品日销千份
- •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签约百亿项目,萍乡牵头成立产业联盟,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百年安源老街焕新颜:城市更新“留改拆”典范打造数字文创街区
- • 萍乡经开区院士工作站成立,助力特种玻璃核心技术攻关
- • 张家湾智慧邻里中心启用,AI机器人助力24小时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