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保护条例实施: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保留俚语特色,传承地方文化
随着我国方言保护条例的实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方言文化。近日,一项创新举措在公交车上亮相,即公交车到站时采用双语播报,既保留了方言特色,又让乘客享受到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方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信息。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逐渐被边缘化,甚至面临消亡的危险。为了保护方言,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方言保护条例。该条例的实施,旨在加强方言保护工作,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在方言保护的大背景下,公交公司积极响应,推出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的新举措。这项举措在多个城市公交车上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播报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使用普通话,还加入当地方言,让乘客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语播报中,公交公司特别注重保留方言的俚语特色。俚语是方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生动形象,富有地方色彩。在播报过程中,工作人员巧妙地将俚语融入其中,使播报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更具趣味性。
例如,在杭州,公交车到站播报时,会使用“侬好”(你好)等杭州话问候乘客;在成都,播报时会用“各路朋友,请坐稳扶好”等四川话提醒乘客注意安全。这些俚语的使用,让乘客在短时间内就能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方言保护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方言保护的意识。公交车到站双语播报这一创新举措,正是方言保护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它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方言的价值,为方言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方言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方言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方言普及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方言、喜爱方言。
二是鼓励方言创作。支持方言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创作,让方言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三是推广方言应用。在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鼓励使用方言,让方言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四是加强方言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方言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方言中的文化内涵,为方言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方言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方言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让方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 萍乡市中央厨房项目投产,营养餐覆盖30万学生,守护学子健康饮食
- • 麻山生态食品谷二期盛大开工,预制菜产业年产值目标冲刺30亿
- • 萍乡市智慧停车系统上线,3万个车位实现“先离场后付费”,便捷出行新体验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盛况空前,十万信众徒步登山祈福
- • 萍乡少年科学院成立,中学生参与卫星载荷实验,探索科技未来
- • 萍乡火车站增设辣味特产专区,助力旅客一站式购齐本土风味
- • 萍乡市农村电商直播学院揭牌,助力培育万名“新农人主播”
- • 萍乡经开区全力冲刺千亿园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园三期项目盛大开工,年产目标直指500亿
- • 芦溪县“富硒富锌大米”品牌估值超10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70岁以上老人全年免费乘车,共享便捷出行新篇章
- • 莲花县飞地经济绽放光彩:深圳研发+莲花制造模式助力20家科技企业孵化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节盛大开幕,烤全羊与手工挂面制作亲子课堂精彩纷呈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创新引入CSA农场,住客可远程认养专属菜地,体验田园生活新风尚
- • 安源区农村快递进村率达100%,家门口收寄破解“最后一公里”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引领电力设备制造新篇章
- • 茶盐古道汉服马拉松激情开跑,完赛奖牌镶嵌宋代商路出土瓷片
- • 湖塘古村焕新颜,《簪花仕女图》实景秀展现唐代风华——村民参与唐代妆容复原,共筑文化传承之美
- • 二十四节气农耕剧场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之美
- • 萍乡名人主题高铁专列首发,刘凤诰楹联艺术魅力绽放
- • 萍乡技师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创辉煌,荣获3金5银佳绩
- • 张佳坊乡道教“打醮”仪式创新:电子木鱼与法事音乐交响共鸣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创吉尼斯纪录,冠军5分钟炒制80碗,展现炒粉技艺巅峰
- • 湘东区3万亩耕地修复完成,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 • 萍乡环保科技园盛大开园,30家“专精特新”企业齐聚一堂
- • 莲花职业中专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首设“无人机植保”与“电商助农”专业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上栗县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助力脱贫户年增收5000元
- • 白竺畲族婚嫁文化:拦门酒非遗体验基地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 • 传统莲花打锡技艺携手奢侈品牌,婚嫁锡器惊艳亮相米兰设计周
- • 助力贫困家庭“两后生”:免费学花炮技艺,定向安置就业
- • 萍乡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百年店铺串联成线,探寻赣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杨岐禅宗文化节盛大开幕,禅茶、禅医、禅武体验吸引30万游客共赴心灵之旅
- • 萍乡市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增长80%,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万亩荷塘助力800户脱贫致富
- • 全国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在萍乡获职称,享国企待遇,农业发展迈向新篇章
- • “共享菌棒”模式助力三板桥乡农户增收,零成本参与年分红过万
- • 寒山森林公园发现新物种“武功山树蛙”,生态价值引关注
- • 安源区“扶贫慈善信托”落地,千万资金精准滴灌困难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萍乡经济增速领跑赣西,产业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 • 萍乡锂电回收中试基地投运,格林美等头部企业携手共进技术攻关
- • “莲花血鸭制作技能培训助力妇女增收,5000名妇女人均月增3000元”
- • 萍乡中学与新加坡名校缔结姊妹校,携手共推STEM教育新篇章
- • 安源区引领教育创新,全省首个AI教师辅助系统全面启用
- • 湘东区多部门联动,七旬老人房产证难题终得解决
- • 宣风镇富硒果蔬产业园投产,年供港蔬菜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红领巾纪念馆荣膺全国研学基地,百年队史沉浸式体验开启红色教育新篇章
- • 赣湘边医疗协作深化,萍乡市民可跨省直接结算长沙三甲医院费用
- • 萍乡市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实现80%增长,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国际非遗学者工作站落户萍乡,20国专家共鉴活态传承魅力
- • 萍乡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扩容,携手100家环保企业共拓千亿市场新篇章
- • 全国最大电瓷产业基地芦溪扩能,签约12家上下游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高洲乡高山有机茶出口欧盟,订单量同比增长150%,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区江口村废弃陶瓷厂华丽变身,文创园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 • 萍水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劣V类水体全面清零
- • 莲花血鸭美食文化节盛大启幕,万人宴挑战吉尼斯最大蒸笼纪录
- • 米酒酿造大赛千人斗曲,百年酒坊推出“微醺文创盲盒”传承酒文化新风尚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引领电力设备制造新纪元
- • 芦溪县搬迁社区智慧化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助力独居老人安全无忧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游灯光秀璀璨绽放,3D水幕讲述百年煤城故事
- • 武功山野菜包子走红,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尝一口“山野鲜”
- • 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惊艳开放,千年古刹与光影艺术交相辉映
- • 山口岩湿地公园皮划艇基地盛大启用,10公里河道畅游瀑布群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扶贫电商学院二期开班,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乡村带货达人”
- • 湘东区农村养老新篇章:“互助幸福院”全覆盖,留守老人享日间照料
- • 安源路矿工人祭窑神百年仪式复原: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井下祈福场景
- • 全省首个县域“人才飞地”落户上海,莲花籍博士团队带项目回乡助力家乡发展
- • 萍乡市创新推出“企业安静日”制度,全力护航项目建设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累计服务超5000课时,点亮希望之光
- • 湘东区富锌柑橘直供盒马鲜生,溢价收购助农增收40%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莲花县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村村通双车道,助力乡村振兴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修复完成,徒步寻迹徐霞客游记石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 • 芦溪县连续五年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展现强劲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