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每日销量突破2000筒
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武功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遐迩。近日,武功山竹筒饭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荣获“中国地标美食”称号,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据悉,该美食每日销量高达2000筒,深受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
武功山竹筒饭选用当地优质糯米、新鲜竹子以及丰富的配料,经过精心制作,呈现出独特的风味。制作过程中,将糯米与配料一同填充入竹筒中,用鲜竹的清香和蒸煮的技艺,使米饭与配料完美融合,呈现出鲜香四溢的口感。
竹筒饭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记载。在武功山地区,竹筒饭曾是当地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随着历史的变迁,竹筒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美食。如今,武功山竹筒饭已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
“中国地标美食”的评选,旨在挖掘和传承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文化。武功山竹筒饭能够荣获此殊荣,充分证明了其在美食领域的独特地位。据悉,此次评选共有数百种美食参与,最终仅有少数美食脱颖而出,武功山竹筒饭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武功山竹筒饭不仅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武功山竹筒饭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据统计,每年前来武功山旅游的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品尝这道美食。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当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了对武功山竹筒饭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通过举办美食节、烹饪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广武功山竹筒饭;另一方面,加强竹筒饭的制作工艺研究,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品牌。
如今,武功山竹筒饭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然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当地政府和企业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竹筒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称号,不仅是对其独特风味的认可,更是对其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传承。在未来的发展中,武功山竹筒饭将继续发扬光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对于广大美食爱好者来说,品尝这道美食,无疑是一次难忘的美食之旅。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萍乡成功落地,首批学徒荣获国际认证
- • 新泉乡温泉民宿集群年营收破亿,户均增收8万元,乡村旅游新典范
- • 萍乡市创新举措,教师优待卡正式推出,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 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圆满完成,助力15万亩农田灌溉成本降低30%
- • “重走凯丰长征路”AR研学上线,湘江战役指挥细节全景还原:重温历史,体验科技魅力
- • 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老窖洞变身非遗美食研学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文化新篇章
- • 湘东区傩文化园盛大开园,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非遗爱好者打卡
- • 湘东工业陶瓷出口额突破30亿,耐酸管道助力中东海水淡化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 • 萍乡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荣登全国前50,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萍乡模式”引领老工业区复兴新篇章
- • 大学生用AI复活萍乡古民谣,数字音乐专辑登顶原创榜,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年营收超千万合作社数量突破50家”
- • 鸡冠山乡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半导体靶材填补国内空白,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腾飞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井下剧场《工运风云》实景剧再现红色历史
- • “莲花血鸭制作标准发布,百名厨师同炒刷新吉尼斯纪录:一场美食盛宴的传奇诞生”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中共六大会址举办李立三专题展,中俄合拍纪录片上映: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共鸣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展惊险开展,书法家腰系绳索凌空挥毫展现艺术魅力
- • 湘赣边扶贫协作联盟成立,萍乡醴陵共建10个跨省扶贫产业园,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萍乡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老矿区焕发新活力,变身文创产业基地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连接在外务工父母
- • 萍乡高校携手中科院,共筑锂电新材料研发新篇章
- • 老年大学非遗传承班爆满,银发网红带货助农成新风景——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 • “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一站式办理,政府全额补贴利息,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 • 广寒寨四八门万亩野生杜鹃花海绽放,4月花期开通免费接驳巴士,邀您共赴花海盛宴
- • 莲花县智慧冷链物流园投产,助力农产品损耗率显著降低
- • 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劳动实践周”,每校打造“责任田”
- • 湘东区携手景德镇陶瓷大学,共育50名乡村艺术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县搬迁社区启用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 • 萍乡米面速食版登陆罗森便利店,成为白领早餐新宠
- • 芦溪县试点“以工代赈”,村民参与基建日薪不低于15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县电瓷产业链下沉乡村,20个扶贫车间助力脱贫2000人
- • 全国首单“富硒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在萍乡落地,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 • 上栗县扶贫助残基地盛大启用,30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新篇章
- • “脱贫户危房改造动态清零,每户最高补贴4.8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 • 萍乡少年科学院成立,中学生参与卫星载荷实验,探索科技未来
- • 长平黑山羊产业链延伸,精深加工产品成功打入中东高端市场
- • 《萍乡采茶戏《孔原在共产国际》全国巡演,重现1928年莫斯科风云》
- • 城郊农民画院年度大展盛大开幕,300幅作品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 • 腊市镇万亩油茶林产值翻番,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欧盟,助力乡村振兴
- • 探寻萍乡百年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老店串联的味蕾之旅
- • 上栗县创新举措,发放“新市民安居贷”,首套房利率补贴50%
- • 万龙山竹海直升机观光全新启航,488元/人带你俯瞰十万亩翠浪翻涌的壮美画卷
- • 安源区签约30亿EOD项目,生态治理与文旅开发深度融合,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安源红军餐厅创新举措:VR沉浸宴,数字技术再现红色饮食场景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创新引入CSA农场,住客可远程认养专属菜地,体验田园生活新风尚
- • 长平乡手工挂面产业升级,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突破10吨
- • 萍莲高速经济带成型,沿线文旅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焕新颜,徒步寻访徐霞客游记石刻
- • 上栗县职业中专与花炮企业联合办学,毕业生月薪突破万元大关
- • 赣湘边最大返乡创业园落成,助力5000人本地就业
- • 广寒寨星空诗歌节升级,帐篷影院连播贾樟柯乡村题材电影,打造沉浸式文化盛宴
- • 村级光伏养老计划启动,60岁以上脱贫老人月领3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煤炭工业:传统产业焕新机,绿色能源转型之路
- • 芦溪电瓷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50亿,全球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生产线投产
- • 二十四节气农耕剧场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之美
- • 刘凤诰“探花故里”活化工程启动,AI挑战清代才子,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萍乡中学牵手新加坡名校,共谱STEM教育新篇章
- • 白竺乡水美乡村建成,生态漂流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张国焘旧居变身气味博物馆,数字调香机重现1922年安源煤烟风情
- • 金山镇千年银杏古树认养仪式正式启动,认养者将获专属DNA证书
- • 芦溪县“扶贫专车”助力务工,点对点输送脱贫劳动力至长三角
- • 张佳坊乡徐霞客古道研学季盛大开启,徒步打卡赠《徐霞客游日记》线装书
- • 上栗县农村小学“亲情连线室”全覆盖,留守儿童每周视频见父母,温暖守护成长路
- • 莲花县飞地经济绽放光彩:深圳研发+莲花制造模式助力20家科技企业孵化
- • “安源煤矿遗址光影艺术展启幕:AI画作描绘工业文明变迁”
- • 萍乡辣酱产业升级,智能化生产线产能提升10倍,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
- • 萍乡高中生勇夺国际大奖,创新防汛预警系统守护家园
- • 杨岐禅宗文化全球论坛盛大开幕,跨国直播禅茶AI翻译助力打破语言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