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全国推广,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留守妇女面临诸多困难,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兼顾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莲花县创新推出“妈妈车间”模式,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途径。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农村妇女就业开辟了新天地。
莲花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守妇女成为了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然而,由于文化水平、技能等方面的限制,留守妇女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莲花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出“妈妈车间”模式。
“妈妈车间”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就业模式,它将家庭与工厂相结合,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就业门槛低:留守妇女无需具备专业技能,只需具备一定的手工操作能力即可。
2. 时间灵活:留守妇女可根据家庭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既照顾家庭,又能实现就业。
3. 收入稳定:留守妇女在“妈妈车间”就业,收入相对稳定,有助于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4. 培训支持:莲花县为“妈妈车间”提供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等服务,帮助留守妇女提高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自“妈妈车间”模式在莲花县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截至目前,莲花县已有近万名留守妇女加入“妈妈车间”,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她们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提高了自身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妈妈车间”模式的成功,我国各地纷纷效仿,将这一模式推广至全国。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开展了“妈妈车间”项目,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一模式的推广,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妈妈车间”模式有助于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提高农村妇女地位。通过就业,留守妇女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信心,为农村妇女树立了榜样。
其次,“妈妈车间”模式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降低了企业招聘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最后,“妈妈车间”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留守妇女就业后,家庭收入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为农村留守妇女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模式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农村妇女创造美好未来。
- • 城乡教师“同岗同酬”全面落地,乡村教师待遇提升40%:教育公平的坚实步伐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一场味蕾与文化的盛宴
- • 中国农科院萍乡富硒作物研究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助力破解硒元素转化密码
- • 萍乡非遗主题民宿爆火,睡傩面房、做烟花手工成新潮流
- • 湘东区发布非遗美食地图:一图导航带你品味30家老店傩面糕、孝母饼等非遗美食
- • 上栗县“区块链+花炮溯源”平台正式启用,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
- • 扶贫茶园套种中药材,亩产效益翻番至1.2万元
- • 湘东油茶深加工项目投产,冷榨茶油直供粤港澳年创收8亿,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启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首批30名校长脱颖而出
- • 《萍乡民间故事集》出版,百岁老人口述传承3000则传说
- • 湘东方言Rap挑战赛全网爆红,#赣西硬核说唱#播放量破5亿,方言说唱魅力无限!
- • 莲花中学与井冈山大学共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助力山区教育人才培养
- • 芦溪镇发放2000瓶消毒酒精,筑牢贫困群众健康防线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跃居全省第一,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升级,智能温室助力种子纯度突破99.99%
- • 芦溪县连续五年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全覆盖,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至90%,健康福祉再升级
- •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陶艺康复课作品闪耀国际残疾人艺术展
- • 萍乡经开区创新试点“首席服务官”制,百名干部一对一包联重点项目,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 “企业宁静日”制度实施,护航项目投产无干扰
- • 总投资30亿!莲花生物医药产业园签约辉瑞等国际药企,共筑全球医药创新高地
- • 萍乡腊肉汉堡惊艳上海美食节,中西合璧创新单品日销千份
- • 二十四节气农耕剧场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播种/收割/打场农事乐趣
- • 退役军人创业园盛大开园,首批50个军创项目揽获亿元订单,助力退役军人转型发展
- • 萍乡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三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 • 长平乡“黑山羊全羊宴”开席,非遗厨师复原明代宫廷羊肉秘方,重现古韵风味
- • 萍乡擦菜炒粉干年销超亿元,农户自种芥菜供不应求,揭秘赣南美食产业新风向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产业升级
- • 莲花万亩荷塘喜获有机认证,“荷虾共生”模式年产值破亿
- • 夜光龙舟漂流惊艳亮相,LED龙鳞律动成网红景点——龙舟文化节创新之举
- • 竹制环保餐具助力扶贫,欧盟市场助力就业新篇章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贫困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 • 科技创新券政策助力萍乡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
- • 花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吸纳1.8万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 • 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增至12所!芦溪校园联赛吸引中超球探关注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15分钟进城交通圈梦想成真
- • 萍乡红鲫鱼喜提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成助力乡村振兴
- • 东桥镇打造“油菜花海经济”,农旅融合收入超3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路口镇湖塘古村活化项目竣工,明清宅院变身高定书法民宿,传承文化新风尚
- • 安源区智慧农业综合体签约,数字大棚助力万亩富硒农田升级
- • 安源区签约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年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助力产业升级
- • 赣粤高铁莲花南站TOD项目开工,千亩空港经济区规划出炉,莲花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里程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井下剧场《工运风云》实景剧再现红色历史
- • 张佳坊乡建中医药康养基地,万亩杜仲林助力乡村振兴与就业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 五陂镇端午龙舟竞渡,VR直播助力全球萍商云端共赏
- • 傩文化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面具DIY体验非遗技艺,感受传统魅力
- • 萍乡首家工业遗址咖啡馆惊艳亮相,百年竖井塔成网红打卡地
- • 废弃矿区华丽转身,康养小镇地热温泉疗愈中心年接待10万人次
- • 湘东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500家陶企迈入“云工厂”新时代
- • 芦溪紫红米丰收祭典盛大开幕,千人共制巨型发糕祈愿丰年
- • 赣湘边冷链物流中心启用,鲜莲48小时直达粤港澳,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萍乡学院科研实力再攀高峰: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
- • 萍乡首条跨境高铁开通,加速融入长株潭经济圈
- • 萍乡全市中考改革落地,创新“学科+实践”综合评价体系引领教育新风向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未来
- • 中国辣都再发力!萍乡水辣椒发酵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认证
- • 南坑黑山羊基因库建成,保种量全国领先,助力地方品种传承与发展
- • 萍水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劣V类水体全面清零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助力文明新风尚
- • 智能温室助力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升级,种子纯度突破99.99%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
- • 萍乡经开区绿色建筑产业园盛大落地,装配式建材产能领跑中部地区
- • 赣湘边首个智慧养老平台上线,开启3万老人健康数据实时监测新时代
- • 萍乡发布“富硒农业十年规划”,全域打造中国硒谷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百年绞车房摇身一变成为咖啡馆
- • 上栗县“幸福食堂”全覆盖,留守老人仅需1元享三菜一汤的幸福时光
- • 湘东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盛大开园,助力乡村振兴,三年孵化企业200家
- • 千年“老关镇打铁花”技艺复活,非遗匠人匠心独运打造建党百年主题焰火
- • 莲花县“扶贫故事馆”开馆,VR技术重现脱贫攻坚奋斗历程
- • 碧湖潭森林公园高空玻璃漂流盛装启幕,全长2.1公里,挑战200米落差极限!
- • 《萍乡民俗志》法语版问世,成为巴黎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材新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