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小炒肉标准发布:辣度、厚度、镬气量化,守护“家乡味”

近日,我国江西省萍乡市正式发布了萍乡小炒肉的标准,这一举措旨在通过量化辣度、厚度和镬气,将萍乡小炒肉的“家乡味”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正宗的萍乡风味。
萍乡小炒肉,作为萍乡市的特色美食,一直以来都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餐馆制作的小炒肉辣度、厚度和口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消费者难以享受到正宗的萍乡小炒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萍乡市相关部门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终于发布了萍乡小炒肉的标准。
据悉,萍乡小炒肉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量化:
1. 辣度:萍乡小炒肉的辣度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1-5级。制作过程中,要求使用正宗的辣椒,并根据不同辣度等级添加适量的辣椒,确保辣度适中,既不过辣,也不失风味。
2. 厚度:萍乡小炒肉的肉片厚度要求在2-3毫米之间。过厚的肉片会影响口感,过薄的肉片则容易碎裂。制作过程中,厨师需将猪肉切成均匀的薄片,保证每一片肉片的厚度一致。
3. 镬气:镬气是指炒菜时锅内的温度和火候。萍乡小炒肉的标准要求,在炒制过程中,锅内的温度需控制在200-250摄氏度之间,火候要适中,确保肉片炒制过程中受热均匀,口感鲜嫩。
此次萍乡小炒肉标准的发布,不仅有助于规范萍乡小炒肉的制作工艺,提高萍乡小炒肉的整体品质,更能够保护和传承萍乡的“家乡味”。
萍乡小炒肉的标准发布,得到了当地餐饮业者和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许多餐饮业者纷纷表示,将严格按照标准制作萍乡小炒肉,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正宗的萍乡风味。同时,消费者也对这一举措表示赞赏,认为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品尝萍乡小炒肉。
萍乡小炒肉作为萍乡市的特色美食,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记忆。此次标准的发布,不仅是对萍乡小炒肉品质的保障,更是对萍乡“家乡味”的传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萍乡小炒肉这一美食将会走出萍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道美味的佳肴。
- • 芦溪县搬迁社区启用人脸识别系统,智慧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 • 全国首个全域智能电网示范市建设启动,停电时长缩至5分钟,智慧城市新篇章开启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跃居全省第一,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总投资30亿!莲花生物医药产业园签约辉瑞等国际药企,共筑全球医药创新高地
- • “莲农保”特色农业险助力莲农抗灾,暴雨灾害最高赔付每亩3000元
- • “萍乡话表情包‘傩仔说’横扫网络,下载量突破500万人次!”
- • 萍乡创先河: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设立,5家农企成功挂牌融资
- • 武功山草甸星空帐篷节回归,夏日每周六高山音乐会浪漫启幕
- • 赣湘医疗协作深化!浏阳-上栗跨省医联体签约,30万居民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 • 萍乡红色剧本杀基地落户安源,玩家化身工运领袖开启解密之旅
- • 萍乡技师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创辉煌,荣获3金5银佳绩
- • 萍乡高铁新城规划发布,站前总部经济区吸引10家世界500强企业布局
- • 九旬老艺人传承“麻山镇打锡歌”:濒危曲目复唱,文化瑰宝焕新生
- • 农村学校“温暖工程”竣工,空调覆盖率100%,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萍乡市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实现80%增长,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菜研究院,20个餐饮IP崭露头角
- • 《李立三》荣获华表奖,AI技术再现南昌起义关键决策场景
- • 萍乡市书房建设成就斐然,24小时城市书房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人,傩舞、皮影课程助力文化传承
- • 芦溪民俗文化节盛况空前,全息投影再现千年傩舞祭祀场景
- • 萍乡环保科技园启用AI监测系统,助力500家企业绿色排放实时管控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享1元美食盛宴
- • 莲花县新能源客车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年产能10万辆助力中部市场发展
- • 全国首部萍乡方言电子地图上线,AI语音导航引领古村落探索之旅
- • 湘东油葵观光带助力乡村振兴,年引流80万人次,村民分红超万元
- • 2025传奇游戏开服动态与装备成长全攻略
- • 数字人民币助力农业发展,涉农补贴资金到账提速至2小时
- • 全国首个烟花爆竹安全专业落地萍乡,破解传统产业人才荒
- • 萍乡锂电回收中试基地正式投运,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共祭先贤”
- • 南正街麻辣摊主日售5000串,秘制辣油配方助力整条街经济腾飞
- • 智能柜进写字楼,土鸡蛋、蜂蜜直供白领餐桌,消费扶贫新风尚
- • 湘东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引领30个特色产业村蓬勃发展
- • 武功山旅游经济圈助力乡村发展,农家乐年收入翻番
- • 《萍乡采茶戏《孔原在莫斯科》全国巡演,再现共产国际风云》
- • 赣西国际陆港上栗片区盛大开通,中欧班列直达俄罗斯,开启赣西地区对外开放新篇章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运动”计划,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 • 总投资80亿元!萍乡废弃矿区变身光伏基地,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萍乡富硒大米品牌价值飙升,京东官方旗舰店助力价值超50亿元
- •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万亩农田复耕助力就业增收
- • 萍乡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老矿区焕发新活力,变身文创产业基地
- • 萍乡学院赣西民俗研究院成立,方言数据库助力传承与发展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打造15分钟进城交通圈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红军餐厅创新举措:VR沉浸宴,数字技术再现红色饮食场景
- • 六市黄桃节创新举措:果树认养计划,包邮到家见证果实成长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
- • 莲花县古树名木“树长制”实施,千年银杏林绽放生态旅游新风采
- • 湘东与醴陵携手共建千亿陶瓷产业带,跨省协作产能提升150%
- • 萍乡发布“富硒农业十年规划”,全域打造中国硒谷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百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园落户萍乡经开区,赣西锂电产业链加速成型
- • 神泉乡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运,助力绿色减排,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百万棵
- • 龙舟文化节首创夜光龙舟漂流,LED龙鳞随鼓点律动,成为网红景点
- • 老年大学非遗传承班爆满,银发网红带货助农成新风景——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 • 安源红色研学农旅线路发布,重温革命岁月,品味田园风光
- • 合丰蛋鸡合作社扶贫项目助力农民增收,累计销售滞销鸡蛋700万枚
- • 萍乡市10亿元农业产业基金助力预制菜深加工产业腾飞
- • 凤诰文枢塔落成,镌刻江西历代状元名录,传承千年文脉
- • 全国电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芦溪,校企共建“订单式”技工班,助力产业升级
- • 赣湘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启动,湘东与醴陵共建千亿级陶瓷走廊,共谱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湘东区江口村废弃陶瓷厂华丽变身,文创园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 • 萍乡小炒肉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剁椒秘方成“舌尖上的活化石”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展惊险开展,书法家腰系绳索凌空挥毫,书写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 麻山中学农耕实践基地硕果累累,学生种植富硒水稻助力校园食堂
- • 全国首个“低碳智慧矿山”在安源落地,5G技术助力采矿效率提升30%
- • 安源区图书馆创新举措,24小时学习舱助力高考学子备战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助力脱贫户年均增收2800元
- • 广寒寨乡林下经济“出圈”,黄精种植助力户均年增收2万元
- • 安源影视基地盛大开放,《觉醒年代》取景地重现民国风华
- • “高铁+文旅”专列盛大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
- • 龙舟文化节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展现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