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变废为宝,萍乡模式引领全国300县绿色发展新风尚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萍乡市作为全国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先行者,成功打造了“畜禽粪污变身生物天然气”的“萍乡模式”,为全国300多个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样本。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过去,畜禽粪污处理一直是困扰当地环境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萍乡市积极探索,将畜禽粪污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为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萍乡模式”的核心在于将畜禽粪污作为原料,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产生物天然气。这一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还能将废弃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具体来说,萍乡市的“畜禽粪污变身生物天然气”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与预处理:首先,对畜禽粪污进行收集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厌氧发酵:将预处理后的畜禽粪污送入厌氧发酵池,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二氧化碳和水。
3. 沼气提纯:通过沼气提纯设备,将发酵产生的沼气中的杂质去除,得到高纯度的生物天然气。
4. 能源利用:将提纯后的生物天然气用于发电、供暖、炊事等,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5. 废弃物资源化:发酵后的剩余物质可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化利用。
“萍乡模式”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难题,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萍乡市通过“畜禽粪污变身生物天然气”项目,每年可处理畜禽粪污约30万吨,产生生物天然气约1500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
在“萍乡模式”的带动下,全国已有300多个县开始借鉴这一经验,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这些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畜禽粪污处理模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萍乡模式”为全国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推广这一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政策体系,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 • 上栗县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年发电收益惠及3万农户,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季盛况空前 吸引游客超20万
- • 芦溪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荣誉积分制助力创业贷款,善行变财富
- • 非遗艾米果首登国际航班,成江西航空特色机餐,展现江西美食魅力
- • 湘东区“油茶+光伏”立体种养模式推广,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
- • 千年古道焕新颜,2000名汉服爱好者共赴三板桥乡茶盐古道汉服节
- • 萍乡卫校护理专业荣登国家“康养人才示范点”榜单
- • 万龙山乡直升机观光服务盛大开启,空中俯瞰十万亩竹海云瀑
- • “免申即享”惠企平台正式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惠及5000家企业
- • 武功山野菜包子走红,游客排队3小时只为尝一口“山野鲜”
- • 秋收起义广场千人书法快闪,百名儿童共书“红色家训”长卷,传承红色基因
- • 赣湘合作产业园签约生物医药项目,10家湘企组团落户萍乡,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全国首个“农业创客小镇”落户湘东,孵化200个乡村CEO,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科技创新券政策助力萍乡企业腾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彰显成效
- • 萍乡首个零碳产业园盛大开工,西门子助力实现碳中和全流程解决方案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修复完成,徒步寻迹徐霞客游记石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 • 武功山荣登全球十大徒步胜地,星空帐篷酒店预订火爆至明年!
- • 莲花血鸭制作标准全球发布,百城联动挑战“最大炒锅”彰显中华美食魅力
- • 张家湾村“煤灯节”焕新:数字光影重现矿工生活场景
- •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正式启动,30所村小焕新颜,告别旱厕、危房
- • 萍乡北站扩容升级,助力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
- • 萍乡首家工业遗址咖啡馆惊艳亮相,百年竖井塔成打卡新地标
- • 萍乡市国企联村计划全面实施,30家国企携手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 萍乡辣都品牌升级,全国辣味标准化研究中心年内建成
- • 萍乡技师学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荣获3金5银!
- • 萍乡青年匠心独运,傩潮牌服饰惊艳纽约时装周
- • 金山镇千年银杏节盛大启幕,金色茶席与古风市集引汉服爱好者共赴文化盛宴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无人机灯光秀,烈焰燃情点亮夜空
- • 萍乡市“第一书记直播间”带货破亿,百名干部变身网红,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嗦粉地图”上线,百店联合打造辣味文化IP,萍乡美食新地标诞生
- • 孽龙洞地质公园新溶洞群发现,暑期暗河漂流项目引游客蜂拥而至
- • 湘东“赶分社”农耕节新玩法:AI测土配方搭配古法播种,传承与创新共舞
- • 粤港澳大湾区30家食品企业抱团入驻,萍乡富硒食品出口额翻番,共筑国际市场新篇章
- • 斑竹山红色歌谣音乐节盛大启幕,摇滚版《十送红军》引爆全场!
- • 《真理的火种》交响诗在国家大剧院奏响,凯丰音乐盛宴启幕
- • 萍乡米面真空包装速食版热销北上广深,江西美食走向全国
- • 《白竺婆婆岩古越族祭祀仪式复原:全息投影穿越千年,重现巫傩祭祀盛况》
- • 芦溪武术大会创新科技赋能,VR对战系统再现明清拳谱招式
- • 鸡冠山杜鹃花海民谣季帐篷营地夜话会,30天狂欢盛宴即将开启!
- • 文廷式诗词改编国风电音剧惊艳巴黎,斩获艺术节创新大奖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15分钟进城交通圈梦想成真
- • 杨岐山景区打造“禅意元宇宙”:数字分身可参禅打坐,体验科技与禅意的完美融合
- • 扶贫电商学院二期开班,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千名“乡村带货达人”
- • 萍乡中考改革新举措:过程性评价与体育艺术成绩占比提升
- • 《纯常子文稿》元宇宙图书馆开放,跨国学者实时互动批注,文化传承迈入新纪元
- • 千年古刹焕新颜,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惊艳开放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萍乡嗦粉巴士驶入大湾区,三天狂销10万碗辣味文创粉,美食文化再掀热潮”
- • 《湘东“哭嫁歌”改编音乐剧在国家大剧院唱响原生态婚俗之美》
- • 上栗番薯丸子:年产值破亿,合作社助力3000农户增收致富
- • 高坑镇“百年煤城夜市”重启,嗦螺蛳、炸油坨唤醒舌尖上的乡愁记忆
- • 孽龙洞地质公园新溶洞群发现,暑期暗河漂流项目备受期待
- • 萍乡夜市辣王争霸赛开锣,魔鬼辣椒拌粉引爆味蕾挑战
- • 杨岐禅宗文化节盛大开幕,禅茶、禅医、禅武体验吸引30万游客共赴心灵之旅
- • 《闻尘偶记》:文廷式著作入围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彰显中华文脉传承
- • 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落户安源,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加速
- • 萍乡经济增速领跑赣西,产业结构转型成效显著
- • 张国焘旧居变身气味博物馆,数字调香机重现1922年安源煤烟风情
- • 智能温室助力农业创新,烟花辣椒辣度超100万SHU惊艳出口韩国
- • “国际富硒产业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全球硒含量标准发布,推动硒产业迈向新高度”
- • 全球烟花创意设计中心盛大启用,AR技术打造百万发数字烟花秀惊艳亮相
- • 萍乡与以色列共建沙漠农业研究中心,携手破解旱作栽培难题
- • 莲花县全面推行“教师走教制”,音体美教师跨校授课实现100%覆盖村小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变身千亩扶贫果园,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
- • 芦溪全域光伏发电并网,年发电量可满足4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 • 武功山脚下泉水豆腐坊爆火,游客蜂拥体验石磨豆浆,日接待超千人
- • 上栗县“屋场夜话”数字平台启用,村民扫码提诉求24小时响应,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 • 萍乡首列中欧班列“富硒专列”开通,万吨农产品直抵莫斯科
- •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年发电2亿度助力乡村振兴
- • 央企中材科技投资15亿,萍乡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正式启动
- • 经开区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成功投产,年供应锂电正极材料10万吨,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1元吃饱吃好,暖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