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寨乡“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并网发电,年收益反哺村民,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绿色能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寒寨乡积极探索“高山光伏+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能源,更通过年收益反哺村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广寒寨乡地处我国西北高原,光照资源丰富,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理想之地。然而,如何将丰富的光照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一直是当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广寒寨乡决定实施“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旨在实现光伏发电与林下经济的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该项目以光伏发电为核心,充分利用广寒寨乡的高山优势,将光伏板安装在林间空地上,既保证了光伏发电的效率,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项目还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广寒寨乡政府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企业也加大投入,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广寒寨乡“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于近日成功并网发电。
该项目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00万千瓦时,年收益可达数百万元。这些收益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用于反哺村民。项目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如修建道路、改善饮水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等,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是用于支持乡村产业发展。项目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如特色种植、养殖等,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用于生态保护。项目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如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寒寨乡“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的成功并网发电,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清洁能源,更通过年收益反哺村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也为其他地区发展绿色能源和林下经济提供了参考。
展望未来,广寒寨乡将继续加大“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的推广力度,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同时,也希望更多地区能够借鉴广寒寨乡的成功经验,共同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无人机灯光秀,烈焰燃情点亮夜空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突破10万亩,保底收购价高出市场20%引关注”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探寻历史廉政文化新发现
- • 《闻尘偶记》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中国历史文化瑰宝再获国际认可
- • 东桥镇打造“油菜花海经济”,农旅融合收入超3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三板桥乡明清古驿道修复开放,马蹄印记见证湘赣茶盐古道千年风华
- • 萍乡农科院专家勇闯南极,成功打造“植物工厂”,极地蔬菜种植再创奇迹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创新引入CSA农场,住客可远程认养专属菜地,体验田园生活新风尚
- • 湘东云程实验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山区学生迎来智慧教室与恒温游泳馆
- • 萍乡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AI精准预警病虫害覆盖百万亩农田,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区矿区转型打造千亩智慧农场,无人农机作业覆盖率达80%
- • 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圆满完成,助力15万亩农田灌溉成本降低30%
- • 碧湖潭森林公园高空玻璃漂流盛装启幕,全长2.1公里,挑战200米落差极限!
- • 安源区荣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三产联动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 • 萍乡傩舞“活化石”焕新:全球首部傩文化数字藏品上线,传承与创新共舞
- • 中共六大遗址焕新颜,中俄合拍纪录片再现历史光辉
- • 安源锦绣城倾情呈现《煤都谍影》:旗袍丽影中的民国往事解密之旅
- • 杨岐普通寺禅茶大会盛大开幕,百人茶席演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精神
- • 安源科创城揭牌,中科院赣西新材料研究院攻克航空铝材“卡脖子”技术,助力我国航空工业腾飞
- • “龙舟文化节创新引入数字孪生赛道,全球选手云端竞渡共享文化盛宴”
- • 芦溪县“祠堂变书院”工程助力乡村教育,留守儿童周末课堂温暖万人心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华丽转身,千亩智慧果园助力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
- • 鸡冠山乡“火龙灯舞”申遗成功,百米布龙嵌入LED灯惊艳夜空
- • 湘东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特种陶瓷市占率稳居全国第一,助力中国制造业腾飞
- • 秋收起义纪念馆AR导览上线,科技重现1927年军事部署图
- • 上栗县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年发电收益惠及3万农户,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莲花县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
- • 村级烟花代工点助力留守群体增收,日薪突破百元大关
- • 芦溪县农村“快递进田”试点:电瓷包装箱复用助力农业降成本
- • AI作业批改系统助力教育改革,覆盖全市教师机械工作量减少70%
- • 莲花万亩荷塘获有机认证,“荷虾共生”模式年产值破亿,绿色农业新典范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贫困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产业升级
- • 中国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1100千伏绝缘子核心技术突破再创新高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萍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外资企业“极速通道”全流程代办仅需2个工作日
- • 湖上乡“打麻糍大赛”引万人参与,木槌抖音挑战赛播放量破亿,民俗文化盛宴精彩纷呈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助力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
- • 萍乡科创城盛大开园,12家院士工作站领衔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
- • 湘东区携手景德镇陶瓷大学,共育50名乡村艺术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 • 东桥镇打造“油菜花海经济”,农旅融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
- • 萍乡红鲫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建成,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全面终结“重点班”现象,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 • 全国首条莲文化主题高速服务区开放,体验采莲制藕粉,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 白竺婆婆岩古越族祭祀仪式复原:全息投影再现三千年前巫傩场景
- • 萍乡市再创新举: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赛道发展
- • 萍乡全市中考改革落地,创新“学科+实践”综合评价体系引领教育新风向
- • 萍乡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全力助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腾飞
- • “红色安源”思政课品牌闪耀全国,情景剧《工运火种》走进百所学校
- • 杨岐普通寺除夕钟声直播联动全球,禅宗文化魅力引百万观众共赏
- • 武功山野菜深加工项目投产,冻干蒲公英茶出口日韩,助力乡村振兴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天穹,无人机灯光秀点亮夜空
- • 安源区教育创新再迈新步:全省首个AI教师辅助系统全面启用,课堂精准诊断助力50所学校教学提升
- • 扶贫资金助力,200个蔬菜大棚让贫困户“拎包入驻”种反季菜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品味乡村风情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助力就业,非遗文创产品远销全球30国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便捷出行无忧
- • 萍乡市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增长80%,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
- • 探寻萍乡百年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店铺串联的味蕾之旅
- • 粤港澳资本联合投资30亿,萍乡全域EOD模式试点启动,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 • 芦溪县电瓷工业旅游线盛大开通,游客体验亲手烧制“绝缘艺术品”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凤凰湖畔龙舟竞渡,6月启幕的文化盛宴等你来赏”
- • 上栗烟花快递服务升级,合规产品可发全国300城,安全便捷新体验
- • 电瓷产业扶贫基地投产,1200名脱贫群众变身技术工人,助力乡村振兴
- • 上栗县匠心独运,非遗技艺点亮烟花婚礼浪漫夜
- • 全市中小学开启“劳动实践周”,打造“责任田”助力全面发展
- • 安源区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助力双减后教师减负
- • 武功山民宿集群年营收突破3亿,返乡青年创业成主力军
- • 鸡冠山乡黑山羊全产业链成型,预制菜产品直供连锁餐饮,引领乡村振兴新潮流
- • 千年古刹焕新颜,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惊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