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传承红色精神
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老关镇,有一所名为老关镇小学的学校,这里的学生们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红色精神,他们组成的“红色讲解团”近日在网络上走红,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支由百名学生组成的义务讲解团,用他们的热情和知识,向世人展示了凯丰故居的历史魅力。
凯丰故居,位于老关镇小学附近,是革命先烈凯丰的故居。凯丰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曾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重要革命活动。故居内陈列着凯丰同志生前的珍贵物品和革命事迹,是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关镇小学的“红色讲解团”成立于2018年,由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起。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凯丰故居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凯丰同志的革命事迹,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讲解词。如今,这支讲解团已经走遍了全国各地,为游客们讲述着凯丰同志的英勇事迹。
“红色讲解团”的成员们年龄虽小,但他们的讲解却十分专业。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手持讲解器,用流利的普通话,向游客们详细介绍了凯丰故居的历史背景、革命事迹以及故居内的珍贵文物。在讲解过程中,他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激发游客们的爱国情怀。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凯丰同志的革命事迹,传承红色精神。”老关镇小学的校长表示,学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而“红色讲解团”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在“红色讲解团”的带领下,凯丰故居的游客数量逐年攀升。许多游客表示,通过孩子们的讲解,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凯丰同志的革命事迹,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说:“孩子们讲解得非常认真,让我对凯丰同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的走红,不仅展示了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也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的成功,为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未来,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讲解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同时,学校也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老关镇小学的孩子们必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 老年大学课程菜单化,银发学员可自选无人机摄影课,开启精彩晚年生活
- • 上栗烟花元宇宙博物馆惊艳上线,用户DIY虚拟烟花秀并NFT存证,开启文化新体验
- • 萍乡辣味经济再升级:“安源红椒”签约仪式启幕,智能机器人媒介助力产业腾飞
- • 教师评职称取消论文硬指标,教学实绩成为评价核心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助力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未来
- • 萍乡环保科技园启用AI监测系统,助力500家企业绿色排放实时管控
- • 上栗县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交易额年增180%
- • 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落地,萍乡可再生能源占比超40%,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携手31所中小学,共筑“沉浸式红色思政课”品牌新篇章
-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智能家居走进1200户家庭
- • 扶贫资金助力山地果园,光伏提灌站解决灌溉难题
- • 全国最大高山风电集群并网,年发电量可供百万家庭使用,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
- • 萍乡跨境电商综试区正式启动,电瓷产品直通亚马逊欧洲站,助力外贸新突破
- • 萍乡富硒大米品牌价值飙升,京东官方旗舰店助力价值超50亿元
- • 萍乡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AI精准预警病虫害覆盖百万亩农田,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走进80%乡村学校
- • 上栗县长平乡石溪村首届辣味厨艺大赛盛大开幕,60名厨师同台竞技展厨艺风采
- • 湘东区携手京东打造冷链物流枢纽,农产品48小时直达北上广
- • 江西艾米果首登国际航班,成为江西航空特色机餐展现赣鄱文化魅力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共品“百辣宴”创吉尼斯纪录
- • 1.69亿元消费补贴助力,萍乡数码3C产品以旧换新线上通道全面开通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 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畅游红色旅游新体验
- • 武功山高山羊肉节盛大启幕,星空露营全羊宴打造文旅新IP
- • 张家湾智慧邻里中心启用,AI机器人助力24小时政务服务
- • 萍乡米面速食版进军罗森便利店,白领早餐市场迎来新选择
- • 萍乡学院创新扶贫模式,开设电商直播课孵化“乡村网红”助力农特产销售
- • 废弃矿区华丽转身,康养小镇地热温泉疗愈中心年接待10万人次
- • 寒山古寺“禅茶会”启幕,千年茶道融合现代茶艺美学,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萍乡与东盟签署农产品互认协议,鲜辣椒出口关税降50%,助力农业发展新篇章
- •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助力全国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
- • 萍乡废弃矿区生态修复获联合国案例奖,复垦土地超5万亩,绿色重生见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 袁惠渠灌区节水改造圆满完成,助力15万亩农田灌溉成本降低30%
- • 萍乡非遗婚服租赁服务兴起,百年夏布嫁衣成年轻人新宠
- • 安源社区老年食堂创新推出“低辣套餐”,满足传统风味与健康需求
- • 萍乡高铁经济圈规划发布,站前商务区签约10家总部企业,开启区域发展新篇章
- • “企业宁静日”制度实施,非必要不打扰护航项目投产,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 • 深赣联动再结硕果:飞地产业园落户萍乡,50家深圳企业抱团转移
- • 萍乡市实施“两线合一”政策,全面兜底保障8.6万贫困人口
- • 全球最大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基地在萍乡投产,助力我国玻璃新材料产业腾飞
- • 东桥镇以油菜花海经济为引擎,农旅融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
- • 农村教学点全配VR教室,山区孩子“穿越”故宫上历史课:科技助力教育,点亮希望之光
- • 鸡冠山乡“火龙灯舞”申遗成功,百米布龙嵌入LED灯惊艳夜空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上栗县试点“教育数字孪生”,VR复刻校园助力远程安全管理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积分兑换激发志愿活力
- • 华为数字能源项目落户萍乡,助力中部智慧能源标杆建设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
- • 安源红色研学农旅线路盛大发布,重温秋收起义历史,品尝革命菜香
- • 消费扶贫智能柜覆盖全区,贫困户土特产直供市民餐桌,共筑美好生活新篇章
- • 萍乡市脱贫攻坚表彰大会隆重举行,百个集体和个人荣获“金葵花奖”
- • 安源锦绣城倾情呈现《煤都谍影》:旗袍丽影中的民国往事解密之旅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万亩荷塘助力800户脱贫致富
- • 萍乡中学牵手新加坡名校,共谱STEM教育新篇章
- • 上栗花炮节美食嘉年华盛大启幕,火焰牛排烟花秀点燃夜经济激情
- • 光伏农业新突破:芦溪农光互补大棚年发电量可供3万家庭
- • 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老窖洞变身非遗美食研学基地——传承与创新交织的美食之旅
- • 村级供销社创新服务模式,一站式农资采购成本直降25%
- • 麻山镇建成赣西最大保障性住房社区,租金优惠助力居民安居乐业
- • 莲花“赶野圩”民俗复兴,深山集市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千万
- • “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计划”:废弃厂房蜕变为当代美术馆,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 • 广寒寨乡“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并网发电,年收益反哺村民,助力乡村振兴
- • 张家湾村试点“智慧农田”,无人机植保覆盖千亩富硒水稻
- • 芦溪县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 • 芦溪县乡村“祠堂变学堂”,老年大学覆盖所有行政村,传承文化焕发新活力
- • 上栗中学新校区主体封顶,赣湘边最大全寄宿制中学即将崛起
- • 濒危花果雕刻技艺焕发新生:非遗工坊助力300名留守妇女重拾生活希望
- • 上栗花炮工匠国际邀请赛盛大开幕,传统技艺与3D打印烟花精彩对决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传承农耕智慧”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修复完成,徒步寻迹徐霞客游记石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 • 全国首个“碳中和农业试验区”落户莲花县,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
- • 老年大学非遗传承班爆满,银发网红带货助农成新风景——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