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工人夜校旧址焕新颜,短视频创作课程助力老矿工变身网红
近日,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工人夜校旧址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如今成为了老矿工们学习短视频创作的新阵地,助力他们从传统的矿工身份转变为网络红人。
安源工人夜校旧址,始建于1921年,是我国最早的工人夜校之一。这里曾是工人阶级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如今,这座旧址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一所新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此次,安源工人夜校旧址重启,开设了短视频创作课程,旨在帮助老矿工们掌握新媒体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课程内容涵盖了短视频拍摄、剪辑、运营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素养的矿工。
据了解,参加短视频创作课程的老矿工们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他们大多来自安源矿区周边的农村地区。在课程开始之前,他们对短视频创作一无所知,甚至有些人从未接触过电脑。然而,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短视频制作的基本技巧,并逐渐在网络上崭露头角。
“以前我们只知道挖煤,现在学会了拍短视频,感觉生活有了新的希望。”一位名叫张大爷的老矿工激动地说。在短视频创作课程中,张大爷学会了如何用手机拍摄、剪辑视频,并成功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条短视频。这条短视频讲述了他和矿工朋友们在矿区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随着短视频课程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老矿工们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矿区的风土人情、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家乡的美丽景色。这些作品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矿工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的美丽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安源工人夜校旧址重启短视频创作课程,不仅为老矿工们提供了学习平台,还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老矿工通过短视频平台,成功吸引了粉丝,实现了从“煤黑子”到“网红”的转变。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老矿工们掌握新媒体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矿工这个职业。”安源工人夜校旧址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扩大培训规模,让更多矿工受益。
安源工人夜校旧址重启短视频创作课程,为老矿工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个信息时代,他们用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传递正能量,成为新时代的“网红”。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动。让我们期待,这些老矿工们能在短视频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多精彩的故事。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上栗县花炮产业“数字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事故率下降90%,安全新篇章开启
- • 张佳坊乡道教“打醮”仪式创新:电子木鱼与法事音乐交响共鸣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上栗县数字乡村平台上线,智慧农业覆盖率突破80%
- • 芦溪县启动“未来教师培养计划”,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补贴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萍乡首家“嵌入式养老院”启用,床位费降至市场价60%,为老年人提供温馨家园
- • 交响诗《凯丰·真理之光》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 • 莲花县复建“客家围屋宴”,长桌宴席再现迁徙文化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产业升级
- • 湘东区发布非遗美食地图:一图导航带你品味30家老店傩面糕、孝母饼等非遗美食
- • 新泉乡豆腐宴申遗成功,七十二变豆腐雕惊艳亮相国宴菜单
- • 莲花县空压机产业基地签约20家企业,共筑“中国空压机之乡”梦想
- • “萍品出湘”工程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 • 萍乡农科队勇闯南极,打造智能温室,实现极地热带水果种植奇迹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达98%
- • 湘东区“零碳示范村”挂牌,光伏+沼气助力绿色能源革命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廉政石刻发现,中纪委官网专题解读引发热议
- • 湘东工业陶瓷3D打印中心投产,定制化耐腐蚀部件助力德国市场
- • 萍乡中考改革新举措:过程性评价引入,体育艺术成绩占比提升至20%
- • 赣湘合作试验区加速建设,萍乡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 • 芦溪县农村“智慧路灯”全覆盖,光伏照亮未来,年省电费百万
- • 《星火燎原》首演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百人合唱团演绎工运史诗
- • “高铁+文旅”专列盛大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
- • 湘赣边美食擂台赛萍乡夺冠,小炒肉对决湖南辣椒炒肉,谁是最后的胜者?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构建文明新风尚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沿线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粤港澳大湾区30家食品企业抱团入驻,萍乡富硒食品出口额翻番,共筑国际市场新篇章
- • 安源区废弃煤矿塌陷区华丽转身,变身湿地公园展现生态奇迹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启用,为自闭症儿童开启“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廉政文化传承与当代启示
- • 全球首例AI设计油菜在萍乡试种成功,含油量达国际领先水平
- • 扶贫小水电收益反哺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南坑傩雕工坊与故宫联名,复刻光绪帝御赐彭铭敬傩面具,传承非遗文化
- • 萍乡奥体中心全力冲刺省运会主场馆建设,2026年精彩亮相在即
- • 武功山国际帐篷音乐节吸金3亿,助力周边民宿经济繁荣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跃居全省第一,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神泉湖畔秋色浓,环湖马拉松十月盛启,完赛奖牌闪耀红米晶石光芒
- • 长平黑山羊产业链延伸,精深加工产品成功打入中东高端市场
- • 萍乡建成世界最大地方鸡种基因库,守护濒危鸡种的生命线
- • 芦溪县搬迁户不动产证发放全覆盖,吃下“定心丸”保障安居乐业
- • 萍乡:老工业城市华丽蝶变,数字经济规模三年翻两番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传承农耕智慧”
- • 非遗“打锡壶”技艺走进社区,老匠人直播教学吸引百万粉丝
- • 武功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助力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
- • 寒山森林公园发现新物种“武功山树蛙”,生态价值引关注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突破10万吨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共迎产业转移新机遇
- • 夏日炎炎,六市黄桃节7月开幕,亲子游新宠——果园直通车+DIY罐头制作受热捧
- • 扶贫资金助力山地果园,光伏提灌站破解灌溉难题
- • 萍乡创新举措: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设立,5家农企成功挂牌融资
- • 全省首个村级“零碳养老院”在丹江街建成,光伏发电实现自给自足
- • 萍乡市中央厨房项目投产,营养餐覆盖30万学生,守护学子健康饮食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配送山货助力乡村振兴
- • “莲花县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5万学生每日免费加餐,助力健康成长”
- • 安源区普惠性幼儿园增量显著,公办学位覆盖率提升至85%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农业新篇章:5万亩保底收购协议助力万户增收”
- • 武功山智慧旅游系统上线,实时调控客流破解拥堵难题
- • 麻山镇傩文化园盛大开园,体验千年傩文化魅力
- • 白竺乡水美乡村建成,生态漂流助力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
- • 萍乡市农村普惠金融升级,信用村贷款额度最高提至10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开设扶贫电商直播课孵化千名“乡村网红”带货农特产
- • 玛法大陆的青春图腾:复古装备如何成为中国网游史的活化石
- • 上栗县发放“新市民安居贷”,首套房利率补贴50%,助力新市民圆梦安居
- • 百亿级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萍乡经开区,助力赣西锂电产业链迈向新高度
- • 湘东区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抖音直播助力“陶瓷之乡”焕发新活力
- • 全省首个社区“智慧健康小屋”投用,5分钟完成血压血糖AI检测,开启健康管理新时代
- • 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老窖洞变身非遗体验工坊: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萍乡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三年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
- • 杨岐普通寺禅修体验营盛大开课,七日止语禅居与素斋课程共修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