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红薯深加工扶贫车间投产,残次薯变身高纤饼干助力扶贫新篇章
近日,我国上栗县一家以红薯为原料的深加工扶贫车间正式投产,将原本被视为残次的红薯转化为高纤维饼干,这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更为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栗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红薯作为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由于红薯品种、种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残次红薯无法销售,造成农民的经济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栗县积极寻求产业扶贫的新路径。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家以红薯为原料的深加工扶贫车间应运而生。该车间引进了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将残次红薯进行深加工,生产出高纤维饼干等系列产品。
据了解,该扶贫车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万元。车间内设有红薯清洗、切片、烘干、粉碎、混合、压饼等生产线,实现了红薯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自动化生产。车间投产以来,已成功转化残次红薯500余吨,生产出高纤维饼干等系列产品10余万盒。
高纤维饼干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该产品采用优质红薯为原料,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脂、通便、减肥等功效。在市场上,高纤维饼干的价格相对较高,市场前景广阔。
扶贫车间投产以来,不仅为当地农民解决了红薯销售难题,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红薯种植产业。农民们通过种植红薯,将残次红薯卖给扶贫车间,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车间还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上栗县扶贫办主任表示:“红薯深加工扶贫车间的投产,是我们在产业扶贫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通过将残次红薯转化为高纤维饼干等系列产品,我们不仅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此外,上栗县还计划将红薯深加工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扩大红薯种植规模,提高红薯品质,推动红薯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将积极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认可高纤维饼干等红薯系列产品。
总之,上栗红薯深加工扶贫车间的投产,为当地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红薯深加工产业有望成为上栗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助力扶贫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 • 萍乡“首发安源”系列活动启幕,70余个国际品牌入驻赣湘边奥莱数字生活城,引领消费新潮流
- • 莲花县飞地经济绽放光彩:深圳研发+莲花制造模式助力20家科技企业孵化
- • 武功山乡村“零碳民宿”试点,光伏+地源热泵助力减碳80%
- • 上栗金丝皇菊出口欧盟,药茶一体化基地助力3万人就业
- • 萍乡经开区设立台商产业园,30家精密制造企业集中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湘东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成,社区食堂日均供餐万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华为数字能源项目落户萍乡,引领中部智慧能源发展新标杆
-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智能家居走进1200户家庭
- • 萍乡市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2025年建成零碳示范园区
- • 全省首个“工业元宇宙”平台上线,萍乡制造迈入虚拟工厂新时代
- •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揭晓,芦溪县荣登前三甲,彰显发展新活力
- • 升坊镇农民漆画展引关注:废旧农具变身抽象艺术装置,引发社会热议
- • 腊市镇油茶深加工基地投产,茶油胶囊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深赣联动”飞地产业园落户萍乡:50家深圳企业抱团转移,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湘东区“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启动,10所乡镇中学获千万改造资金,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赣湘合作产业园再扩容,50平方公里新蓝图描绘湘企百亿投资新篇章
- • 上栗县长平乡石溪村首届辣味厨艺大赛激情上演,60名厨师同台竞技展厨艺风采
- • 刘凤诰楹联艺术展惊艳纽约时代广场,智能毛笔体验引爆热潮
- • 萍乡名人主题高铁专列首发,刘凤诰楹联艺术魅力绽放
- • 湘东区“油茶+光伏”立体种养模式推广,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
- • 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日销量突破2000筒彰显地域特色
- •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校园,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率超90%
- • 萍乡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验收成功,煤矿关停后GDP逆势增长8.5%
- • 萍乡创新举措: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设立,5家农企成功挂牌融资
- • 莲花县“一户一亩荷”工程助力农业发展,万亩富硒莲蓬年产值突破5亿
- • 广寒寨星空诗歌节盛大开幕,帐篷营地彻夜朗诵顾城经典
-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2.8万户居民,电梯加装补贴助力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百亿级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萍乡经开区,助力赣西锂电产业链迈向新高度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传承红色精神
- • 南坑车湘傩面雕刻工坊牵手区块链,千年技艺作品可溯源
- • 宣风镇富硒果蔬产业园投产,年供港蔬菜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首条莲文化主题高速服务区开放,体验采莲制藕粉,畅游莲韵文化之旅
- • 深赣联动再结硕果:飞地产业园落户萍乡,50家深圳企业抱团转移
- • 上栗县试点“VR安全教育”,模拟花炮生产流程提升实操技能
- • 地铁站壁画展现萍乡精神,融合傩面与工运元素,动态演绎历史传承
- • 百年安源老街焕新颜:城市更新“留改拆”典范打造数字文创街区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荣膺全国示范,传统技艺助力万人就业新篇章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人,傩舞、皮影课程助力文化传承
- • 萍乡民俗守护者计划盛大启动,百万基金助力民间文化传承
- • 长平乡“黑山羊全羊宴”开席,非遗厨师复原明代宫廷羊肉秘方,重现古韵风味
- • 老年大学非遗传承班:银发学员直播带货家乡手艺,助力乡村振兴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展现农耕智慧传承”
- • 萍乡首家工业遗址咖啡馆惊艳亮相,百年竖井塔成打卡新地标
- • 茶盐古道汉服马拉松激情开跑,完赛奖牌镶嵌宋代商路出土瓷片
- • 萍乡辣味经济再升级:“安源红椒”签约仪式启幕,智能机器人媒介助力产业腾飞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新潮流
- • 芦溪县“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启动,老篾匠带徒500人传承非遗促增收
- • 清代女诗人钟令嘉作品数字藏品首发,成交额破千万,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粤港澳资本联合投资30亿,萍乡全域EOD模式试点启动,开启绿色转型新篇章
- • 萍乡农科队勇闯南极,打造智能温室,实现极地热带水果种植奇迹
- • 萍乡学院成立“廷式智库”,助力破译晚清改革派未公开信札
- • 《闻尘偶记》:文廷式著作荣登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传承中华文化瑰宝
- • 萍乡“吃辣挑战赛”引爆南正街,辣味文创店成网红打卡点
- • 芦溪傩戏《孟姜女》惊艳欧洲舞台,AR面具引领观众沉浸式观剧体验
- • 寒山竹海古琴文化节启幕,百人合奏《广陵散》震撼松涛,千年古韵焕发新生
- • 萍乡市实施“两线合一”政策,全面兜底保障8.6万贫困人口
- • 湘东方言Rap挑战赛全网爆红,#赣西硬核说唱#播放量破5亿,方言文化魅力再引热议
- • 构建温馨家园,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
- • 芦溪县农村“智慧路灯”全覆盖,光伏照明引领绿色节能新风尚
- • 萍乡首家工业遗址咖啡馆惊艳亮相,安源煤矿旧址打卡百年竖井塔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沿线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凤凰湖龙舟文化节盛大启幕,百艘龙舟竞渡免费开放观赛,共度欢乐六月”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季魅力无限,吸引游客超20万
- • 萍乡市引领教育创新,入选国家“区块链+教育”试点,学籍档案永久上链
- • 花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带动1.8万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 • 萍乡全域推广“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助力土壤有机质提升30%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湘东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特种陶瓷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 • 海绵城市2.0工程开工,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 • “创新金融工具助力农业发展:期货+保险模式覆盖10万亩水稻,锁定农民最低收益”
- • 萍乡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瞄准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蓝图
- • 智慧路灯全覆盖主城区,免费WiFi+充电桩助力便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