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红色研学专列启程,串联20个红色地标传承革命精神

近日,萍乡市迎来了一项重要的文化盛事——红色研学专列正式开通。这趟专列将串联起凯丰故居、孔原故居等20个红色地标,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研学,让更多人了解萍乡丰富的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萍乡,这座位于江西省西部的城市,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遗迹。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萍乡市精心策划了这趟红色研学专列,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旅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红色研学专列的开通,标志着萍乡红色旅游迈上了新的台阶。专列沿途串联的20个红色地标,涵盖了萍乡市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其中,凯丰故居是红色研学专列的首站,这里曾是中共萍乡地方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革命先烈凯丰的故居。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凯丰同志的革命事迹,感受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接下来,专列将带领游客参观孔原故居。孔原同志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萍乡地区领导了多次武装斗争,为萍乡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原故居见证了孔原同志的革命生涯,也成为了萍乡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除了凯丰故居和孔原故居,红色研学专列还将串联起萍乡市其他重要的红色地标,如秋收起义纪念馆、萍乡市革命烈士陵园等。这些地标不仅承载着萍乡丰富的红色历史,更是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见证。
在红色研学专列上,游客们不仅可以参观红色地标,还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如参观革命旧址时,导游会为游客讲述相关历史故事,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红色历史;在红色教育基地,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
萍乡红色研学专列的开通,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也为萍乡红色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萍乡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让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红色文化。
总之,萍乡红色研学专列的开通,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好机会。让我们共同乘坐这趟专列,走进萍乡的红色世界,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投产,年处理再生铝30万吨,吸引10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 • 龙舟文化节首创夜光龙舟漂流,LED龙鳞随鼓点律动成网红景点
- • 安源区扶贫夜市开市,脱贫户摆摊日均收入超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经开区加速布局,百亿食品产业集群蓄势待发,和惠食品项目奠基仪式即将举行
- • 全国首创“零工驿站”服务模式,日均对接灵活就业超500人次,助力灵活就业新突破
- • 乡村教师津贴翻倍,偏远山区岗位月补达3000元,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莲花血鸭制作标准发布,百名厨师同炒刷新吉尼斯纪录:一场美食盛宴的极致呈现”
- • 芦溪富硒紫米酒再创辉煌,斩获国际金奖,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 • 金山镇千年银杏节盛大启幕,金色茶席与古风市集引汉服爱好者共赴诗意之旅
- • 芦溪县蝉联“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村小生均经费比肩县城,教育均衡发展再创佳绩
- • 安源红色研学农旅线路盛大发布,重温秋收起义历史,品尝革命菜香
- • 安源区签约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年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助力产业升级
- • 萍乡傩文化展亮相大英博物馆,千年面具开启跨文化对话之旅
- • 1.69亿元消费补贴助力,萍乡数码3C产品以旧换新线上通道正式开通
- • 龙舟文化节盛况空前,夜光龙舟巡游点亮夜空,LED龙鳞随鼓点变色
- • 萍乡智慧农业云平台上线,AI精准施肥助万亩稻田增产20%
- • 杨岐山景区扶贫民宿集群盛大开业,脱贫户共享经营收益70%分成,助力乡村振兴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助力脱贫户年均增收2800元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攻克在望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科创走廊”,共引30家高新企业助力区域发展
- • 萍乡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荣登全国前50强,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
- • 萍乡打造湘赣边医疗康养中心,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名人宴”荣登非遗名录,孔原独家腊味配方首次公开揭秘
- • 湘东油葵观光带助力乡村振兴,年引流80万人次,村民分红超万元
- • 传统莲花打锡技艺携手奢侈品牌,婚嫁锡器惊艳亮相米兰设计周
- • 芦溪傩戏《孟姜女》赴欧巡演,AR面具引领外国观众步入沉浸式观剧新体验
- • 智慧农贸市场启用,电子溯源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 • 《文廷式诗词改编国风电音剧惊艳巴黎艺术节,斩获创新大奖!》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教育人才飞地”:共育未来,共赢发展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突破10万吨
- • 张家湾智慧邻里中心启用,AI机器人助力24小时政务服务
- • 芦溪老街夜经济焕新颜,非遗灯笼秀与沉浸式赣剧《牡丹亭》点亮夜生活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与无人机灯光秀的激情碰撞
- • 萍乡首列中欧班列“富硒专列”开通,万吨农产品直抵莫斯科
- • 农村厕所革命全面达标,每户补贴2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白竺婆婆岩古越族祭祀仪式复原:全息投影穿越千年,重现巫傩祭祀盛况》
- • 萍乡经开区院士工作站成立,助力特种玻璃核心技术攻关
- •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年发电2亿度助力乡村振兴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全覆盖,温暖关爱惠及1.2万名学生
- • 萍乡市创新举措,个人绿色行为可兑换消费券,“碳惠通”平台助力绿色发展
- • 全国首单茶园碳汇交易在萍乡签约,茶农增收2000元/亩,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首条氢能源公交线开通,助力绿色出行,每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10万棵
- • 跨国农业创客社区开园,30国青年共研气候智慧型农业
- • 萍乡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荣登全国前50,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
- • 萍乡市创新举措,教师优待卡正式推出,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 萍乡“火龙追月”中秋夜游再创新高,万人共舞千米非遗焰火龙
- • 上栗花炮工匠国际邀请赛盛大开幕,传统技艺与3D打印烟花精彩对决
- • 萍乡春锣非遗传承人创世界纪录,千人方言说唱致敬朱益浚,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萍乡与长沙共建“人才特区”: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助力区域人才发展新格局
- • 赣西国际农产品冷链枢纽启用,-60℃超低温锁鲜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升级,AI虚拟导游带你穿越“秋收起义”烽火岁月
- • 濒危技艺焕新生: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就业,传承花果雕刻之美
- • “莲花民情夜访”机制全国推广,干部入户解难题超万件,助力基层治理新篇章
- • 孽龙洞地质公园新溶洞群惊艳亮相,暑期暗河漂流项目火热迎客
- • 萍乡市书房建设成就斐然,24小时城市书房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 • 萍乡全市中考改革落地,创新“学科+实践”综合评价体系引领教育新风向
- • 安源区扶贫搬迁社区创业街助力脱贫户年营收破千万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季魅力四射,游客超20万
- • 茶盐古道汉服马拉松激情开跑,完赛奖牌镶嵌宋代商路出土瓷片
- • 萍乡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百年店铺串联成线,探寻赣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温暖夕阳红
- • 湘东区“扶贫妈妈课堂”开讲,助力2万农村妇女儿童共奔美好生活
- • 桐木镇傩面花炮惊艳亮相文博会,传统工艺与数字艺术激情碰撞
- • “家校直通车”开通!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乘专线巴士往返家校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惊艳登央视,十万信众徒步挑战元宇宙祈福赛道
- • 全省首个县域“人才飞地”落户上海,莲花籍博士团队带项目回乡谱写新篇章
- • 萍乡工匠全球招募计划盛大启动,顶尖人才最高补贴达500万元
- • 萍乡环保科技园二期盛大开建,50家“专精特新”企业齐聚一堂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免费接驳车,沿线农家乐收入翻两番,助力乡村振兴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助力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
- • 莲花县发放2000万元种粮补贴,助力农户增收,共筑粮食安全防线
- • 张佳坊乡道教“打醮”仪式创新:电子木鱼与法事音乐交响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