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廉政石刻发现,中纪委官网专题解读引发热议
近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宋代名宦王古墓园中发现了一处廉政石刻,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中纪委官网更是设立了专题解读,深入挖掘王古的廉政事迹,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廉洁从政。
王古,字子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南宋理宗朝宰相。他一生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深受百姓爱戴。此次在王古墓园发现的廉政石刻,正是对他一生廉洁事迹的生动写照。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处廉政石刻位于王古墓园内的一座石碑上,碑文为“王古公之墓”,碑座上刻有“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八个大字。碑文内容详细记载了王古在任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廉政措施,如严惩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负担、兴修水利等。这些石刻内容不仅反映了王古的廉政理念,也为我们了解宋代政治生态提供了珍贵资料。
中纪委官网设立的专题解读,从多个角度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深入剖析。专题内容包括王古的生平事迹、廉政石刻的发现过程、石刻内容解读以及王古廉政思想对当代的启示等。解读文章指出,王古的廉政事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的道德品质和为民情怀,对于我们今天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专题解读还指出,王古墓园廉政石刻的发现,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王古的廉政思想,将其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此外,专题解读还强调了廉政石刻在考古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价值。专家表示,这处廉政石刻的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王古墓园廉政石刻的发现,不仅是对王古一生廉洁奉公的肯定,更是对当代党员干部的一次深刻教育。在新时代,我们要以王古为榜样,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总之,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廉政石刻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廉政文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素材。中纪委官网的专题解读,更是将这一发现推向了高潮,引发了全社会对廉政文化的关注。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王古的廉政思想,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 斑竹山红军密道探险开放,AR设备重现1930年游击战场景,红色之旅再添新亮点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莲花县“荷虾共生”经济火爆,万亩荷塘年产出小龙虾3000吨
- • 清明数字家谱平台上线,海外游子VR技术助力远程祭祖,共寄哀思
- • 南坑傩面具与故宫文创跨界联名,复刻光绪御赐彭铭敬傩王像,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脱贫户年均增收3200元——我国光伏扶贫成效显著”
- • 三板桥乡明清古驿道修复开放,马蹄印记见证湘赣茶盐古道千年历史
- • 安源路矿遗址焕新升级,全息剧场再现毛泽东考察工运历史瞬间
- • 五陂镇端午旱地龙舟赛开锣,废旧轮胎改造环保龙舟引热议
- • 芦溪高压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百万伏特高压绝缘子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 萍乡经开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再添强劲引擎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走进80%乡村学校
- • 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创新“传统技艺+AI设计”特色班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湘东区“乡村艺术银行”启动,村民陶艺作品换积分兑商品,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湘东区碳汇交易中心挂牌,首笔林业碳汇交易额破千万,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荷塘生态搬迁工程圆满竣工,800户库区移民喜迁徽派新村
- • 濒危花果雕刻技艺焕发新生:非遗传承人直播带货月销百万
- • 萍乡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研究成果闪耀全国学术大会
-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升级,全息影像技术再现“秋收起义”历史场景
- • 湘东区富硒水稻产业园年产值突破10亿,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 • 芦溪县打造“电瓷文化体验线”:千年龙窑之旅,体验绝缘子文创制作
- • 特殊教育学校扩容3倍,自闭症儿童康复纳入医保报销:关爱特殊群体,助力社会和谐发展
- • 湘东区搬迁户喜迁“微田园”:家家有菜地,降低生活成本,共享美好生活
- • 全市中小学开启“劳动实践周”,打造“责任田”助力全面发展
- • 老年大学非遗传承班爆满,银发网红带货助农成新风景——新时代下的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
- • 斑竹山红色摇滚音乐节回归,电吉他版《映山红》唤醒游击战场旧址的历史回响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千年匠心
- • 萍乡市创新推出“企业安静日”制度,全力护航项目建设
- • 电影《李立三》荣获华表奖,AI技术复原南昌起义决策关键场景
- • 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万亩农田复耕助力就业增收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上栗中学新校区主体封顶,赣湘边最大全寄宿制中学即将崛起
- • 安源区“政银担”联动,发放20亿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扩产
- • 莲花县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圆满完成,全面实现建制村双车道沥青路全覆盖
- • 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全覆盖,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至90%,健康福祉再升级
- • 江西湘东区打造首个“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中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 • 萍乡市实施“两线合一”政策,全面兜底保障8.6万贫困人口
- • 芦溪县农村“快递进田”试点:电瓷包装箱复用助力农业降成本
- • 萍乡市实现“两线合一” 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升,助力8.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 •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揭晓,芦溪县脱颖而出跻身前三甲
- • 全市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30万名学生共享清凉夏日
- • 萍乡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功,文旅经济占比突破15%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非遗艾米果首登国际航班,成江西航空特色机餐,展现江西美食魅力
- • 上栗“村村通快递”工程圆满收官,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60%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会硕果累累,签约项目67个,引资超400亿
- • 张家湾村“煤灯节”焕新:数字光影重现矿工生活场景
- • 赣湘边区域合作产业园盛大开园,萍醴高速通车助力千亿级产业带蓬勃发展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废弃厂房变身当代美术馆: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计划的创新实践
- • 萍乡经开区设立台商产业园,20家精密制造企业落户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金山镇“打锡壶世家”五代同堂,非遗工坊年销百万成淘宝爆款
- • 芦溪县“扶贫专车”助力脱贫劳动力点对点输送至长三角
- • 千年古刹杨岐山禅意灯光秀首演,数字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亮相《新闻联播》
- • 武功山景区搬迁村民享旅游分红,户均年增收2万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花炮技艺传承班”免费招生,定向安置就业300人,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广寒寨乡林下经济“出圈”,黄精种植助力户均年增收2万元
- • 莲花血鸭速食包研发成功,3分钟微波还原地道湘赣风味
- • 武功山国际帐篷音乐节吸金3亿,助力周边民宿入住率飙升至100%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湘东油茶深加工项目投产,冷榨茶油直供粤港澳年创收8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红军餐厅创新推出VR沉浸宴,数字技术重现红色饮食文化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中国竹产业迈向全球市场
- • 上栗县“区块链+花炮溯源”平台正式启用,安全生产全程可追溯
- • 央企华润助力乡村振兴:在萍乡打造百万头生猪基地,共筑美好未来
- • 赣西港口经济带正式启动建设,20家临港制造企业签约入驻,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萍乡市“扶贫健康小屋”助力村村覆盖,AI诊疗系统助力村民远程问诊
- • 《萍乡采茶戏《孔原在共产国际》全国巡演,重现1928年莫斯科风云》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辣宴惊艳亮相吸引5万游客打卡
- • 孽龙洞地质公园新溶洞群惊艳亮相,暑期暗河漂流项目火热迎客
- • 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正式启动,辣炒田螺、艾米果等30家老店焕新升级
- • 全国首个零碳电瓷产业园落户芦溪,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