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人才特区”:职称互认、社保互通,共筑人才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吸引和培养人才,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萍乡与长沙两地携手共建“人才特区”,实施一系列创新举措,其中“职称互认、社保互通”成为亮点,为两地人才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萍乡与长沙地处江西省和湖南省,两地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方面具有互补性。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两地决定共建“人才特区”,旨在打造一个人才汇聚、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的新高地。
“职称互认、社保互通”是萍乡与长沙共建“人才特区”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来说,两地将在以下方面展开合作:
1. 职称互认:萍乡与长沙将建立职称互认机制,对两地人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晋升等方面给予同等认可。此举将打破地域限制,让人才在两地之间自由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社保互通:两地将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实现社保互通,让人才在两地之间流动时,其社会保险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这将为人才提供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激发其在两地创新创业的热情。
3. 人才引进:萍乡与长沙将共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优惠政策,如住房补贴、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支持。这将为两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人才培养:两地将加强人才培训合作,共同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会,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两地还将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萍乡与长沙共建“人才特区”,实施“职称互认、社保互通”等举措,对于推动两地人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有助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这有助于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两地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萍乡与长沙将继续深化人才合作,不断完善“职称互认、社保互通”等机制,为两地人才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同时,两地还将积极探索其他合作领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总之,萍乡与长沙共建“人才特区”,实施“职称互认、社保互通”等创新举措,为两地人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萍乡与长沙必将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赣西港口经济带扬帆起航,萍乡签约20家临港物流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助力经济发展新篇章
- • 腊市镇油茶深加工基地投产,茶油胶囊产品附加值提升5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华能集团投资50亿元,萍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盛大开工
- • 腊市农耕嘉年华盛大启幕,AI插秧赛机器人对决老农引万人围观
- • 总投资80亿!安源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20GWh
- • 金山镇“智慧果园”启用,机器人采摘脐橙效率提升70%
- • 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盛大开放:千年古刹与光影艺术完美融合,打造独特旅游胜地
- • 玉皇山千年红豆杉群惊艳亮相,国庆期间生态科考步道开放迎客
- • 张国焘旧居变身气味博物馆,数字调香机重现1922年安源煤烟风情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打造15分钟进城交通圈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区签约智慧农业综合体,数字大棚助力万亩富硒农田升级转型
- • 芦溪缩龙舞动元宇宙,非遗传承人打造虚拟民俗展演厅
- • “萍乡菜篮子”社区团购平台上线,次日达服务覆盖长株潭城市群,便捷生活新体验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盛况空前,十万信众徒步登山祈福
- • 腊市镇万亩油茶林产值翻番,精深加工产品出口欧盟,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创新举措,设立全国首个“乡村振兴板”,助力农企发展
- •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全国推广,助力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
- • 青山镇青年返乡创业,辣味食品“醴小吖”月销突破3万份,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山口岩瀑布音乐节启幕,水流冲击编钟奏响自然乐章
- • 湘东区垃圾分类积分制推广成效显著,村民年兑换生活物资超百万元
- • 安源经开区牵手全球500强,百亿投资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引擎
- • 萍乡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荣登全国前50强,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
- • 非遗竹编扶贫车间投产,助力留守老人月均收入翻番
- • 安源区扶贫慈善信托落地,千万资金精准滴灌困难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战
- • 中国红十字会倾力援建莲花县,20所博爱卫生站助力10万人健康生活
- • 刘凤诰主题NFT数字藏品登陆苏富比,成交价创江西纪录
- • 萍乡科企融资再创新高: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突破5亿大关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 • 白竺畲族婚嫁文化:拦门酒仪式入选全国民族特色婚庆示范基地
- • “莲花县‘妈妈车间’模式全国推广,留守妇女月均增收3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职业中专与比亚迪携手共建新能源汽车学院,助力产业技能人才培养
- • 升坊镇农民漆画展引发热议:废旧农具变身抽象艺术装置,争议背后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 花炮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政府稳岗就业,1.2万人共享发展红利
- • 萍乡市经开人民医院升级改造,智能诊疗系统助力医疗服务再升级
- • 万龙山乡直升机观光服务启航,10分钟航拍十万亩竹海云瀑,视觉盛宴等你来赏
- • 全县推广清洁能源取暖,生物质颗粒补贴每吨500元,助力绿色环保新篇章
- • 长平乡手工挂面产业升级,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突破10吨
- • 共享农机3.0平台上线,无人收割机实现跨县调度作业,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智能温室助力农业创新,烟花辣椒辣度超100万SHU出口韩国
- • 天兵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设备调试阶段开启,年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
- • 萍乡:老工业城市蝶变,数字经济规模三年翻两番
- • 教育大数据预警系统上线,助力精准识别辍学风险学生
- • 萍乡教育再发力,首批30名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入选者揭晓
- • 全国首部萍乡方言电子地图上线,AI语音导航引领古村落探索之旅
- • 莲花县红色研学产业崛起,助力脱贫户年均收入翻番至2.8万元
- • 萍乡学院赣西民俗研究院成立,方言数据库助力传承与发展
- • 重金属污染区华丽转身,生态公园助力2.8万居民告别“污水灌溉”历史
- • 农村饮水提质工程竣工,10万村民共享“直饮水”新生活
- • 农村电商扶贫驿站全覆盖,土蜂蜜线上销量翻10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探寻历史廉政文化新发现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盛况空前,十万信众徒步登山祈福
- • 萍乡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荣获国家级验收,年供种量占据全省40%
- • 我国农村消防安全再升级:新建5个乡镇消防所,火灾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
- • 萍乡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上云用数突破千家大关
- • 数字人李立三:用语音合成技术复现湖南口音,成为党史讲解新力量
- • 莲花县与井冈山大学共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助力山区教育振兴
- • 上栗县创新举措,发放“新市民安居贷”,首套房利率补贴50%
- • 江山村稻田艺术季盛大开幕,“航天员采莲”巨幅画作震撼亮相
- • “教育强基工程”启动!安源区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普惠园覆盖率超95%
- • “免申即享”惠企平台正式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服务覆盖5000家企业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光森林”开放,萤火星空栈道成亲子打卡地,点亮城市夜晚魅力
- • 全球首条固态电池中试线落户萍乡,年产值预超百亿,中国新能源产业再攀高峰
- • 国家级非遗萍乡春锣进校园,百名“娃娃传承人”共展非遗风采
- • 农村教学点全配VR教室,山区孩子“穿越”故宫上历史课
- • 芦溪活豆腐冰淇淋横空出世,传统食材玩转冷饮市场
- • 芦溪中学教育集团扩容,8所农村中学共享名师直播课堂,共筑教育新篇章
- • “创新‘期货+保险’模式,为10万亩水稻保驾护航,锁定农民最低收益”
- • 特殊教育学校扩容,自闭症儿童康复课程免费开放:关爱特殊群体,助力健康成长
- • 萍乡打造湘赣边医疗康养中心,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武功山旅游扶贫专线开通,助力沿线农家乐户均增收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