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开启“传统技艺创新班”培养新时代传承人
近日,我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炮制作技艺,在江西省上栗县迎来了新的传承机遇。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正式落户上栗,并开设了“传统技艺创新班”,旨在培养更多新时代的花炮制作技艺传承人。
花炮制作技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上栗县作为花炮制作的重要基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花炮制作技艺。此次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的落户,无疑为上栗县乃至全国的花炮制作技艺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位于上栗县某工业园区,占地面积约100亩。该基地集花炮制作、展示、研究、培训于一体,将成为我国花炮制作技艺传承的重要平台。基地内设有花炮制作车间、展示厅、培训室等设施,为传承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传统技艺创新班”是基地的核心项目之一,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花炮制作技艺传承人。该班课程设置涵盖了花炮制作的基本理论、传统技艺、创新设计、安全管理等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花炮制作技艺,为我国花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传统技艺创新班”的招生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热爱花炮制作技艺的年轻人。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将获得由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颁发的结业证书,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花炮制作技艺,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还定期举办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基地邀请了国内知名花炮制作大师担任授课教师,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此外,基地还与国内外多家花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员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上栗县花炮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师傅表示:“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的落户,让我们看到了花炮制作技艺传承的希望。通过‘传统技艺创新班’的培养,我相信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花炮制作技艺的传承队伍中来。”
业内人士认为,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的成立和“传统技艺创新班”的开设,对于我国花炮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花炮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将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
总之,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开设“传统技艺创新班”,为我国花炮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花炮制作技艺将在新时代传承人的努力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产品走向全国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跃居全省第一,绿色转型再添新动力
- • 莲花血鸭美食文化节盛大启幕,万人宴挑战吉尼斯最大蒸笼纪录
- • 全国首个“碳中和农业试验区”落户莲花县,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
- • 赤山镇米酒封坛节启幕,千坛老酒窖藏乡村振兴愿景
- • 安源锦绣城倾情打造沉浸式剧本杀《煤都谍影》,旗袍演绎民国往事,解密神秘谍影传奇
- • “光伏+车棚”扶贫项目并网,照亮脱贫家庭幸福生活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构建文明新风尚
- • 萍乡创新引擎全速运转,研发投入强度领跑全国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成果显著,托育养老“一站式”服务助力美好生活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配送山货出深山
- • 海绵城市2.0工程开工,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 • 农村教学点全配VR教室,山区孩子“穿越”故宫上历史课
- • 麻山中学农耕实践基地硕果累累,学生亲手种植富硒水稻直供校园食堂
- • 芦溪活豆腐荣登央视《舌尖》,石磨浆水点卤技艺引广泛关注
- • 萍乡市中央厨房项目投产,营养餐覆盖30万学生,守护学子健康饮食
- • 源南乡石磨茶油坊复建,传统榨油技艺成为研学热点
- • 萍乡市“第一书记直播间”带货超亿元,百名驻村干部变身网红
- • 扶贫小水电收益反哺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上栗县扶贫助残基地盛大启用,30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新篇章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赛酒歌”擂台开赛,客家米酒配AR技术演绎酿酒史诗
- • 秋收起义广场千人书法快闪,百名儿童共书“红色家训”长卷,传承红色基因
- • 安源影视基地盛大开放,《觉醒年代》取景地重现民国风华
- • 袁水源生态谷荣膺国家水利风景区,水上运动中心将承办亚青赛展现体育魅力
- • 莲花“赶野圩”民俗复兴,深山集市直播带货助农增收千万
- • 芦溪县紫溪村“智慧农业+电商”模式创新,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 • 萍乡环保科技园二期盛大开建,50家“专精特新”企业齐聚共筑绿色未来
- • 安源红领巾纪念馆荣膺全国研学基地,百年队史沉浸式体验开启红色教育新篇章
- • 传奇新纪元:2025年开服盛况全解析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 • “莲农保”特色农业险助力莲农抗灾,暴雨灾害最高赔付每亩3000元
- • 芦溪县图书馆创新举措:电瓷科技角亮相,3D打印技术再现千年制瓷工艺
- • 数字人民币助力农业发展,涉农补贴资金到账提速至2小时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科创走廊”,30家高新企业联合落户
- • 赤山镇稻蛙共生生态种养模式:亩均收益突破万元,绿色农业新典范
- • 莲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300名特岗教师扎根扶贫一线助力教育振兴
- • 金山镇“打锡壶世家”五代同堂,非遗工坊年销百万成淘宝爆款
- • 全省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在安源试运行,全程5G车路协同引领智慧交通新篇章
- • 安源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30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植保服务助力万亩农田丰收
- • 湘东区江口村废弃陶瓷厂华丽变身,文创园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 • 略下村扶贫专干刘佳玉:见证从贫困户到帮扶者的蜕变之路
- • 湘赣边数字乡村协作平台启动,50个村共享云端技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 • 电瓷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就业,岗前培训补贴助力人才成长
- • 湘东区搬迁户“微田园”分配到位,家家有菜地降低生活成本
- • 安源区教师“县管校聘2.0”政策落地,骨干教师流动比例显著提升
- • 萍乡市扶贫搬迁户不动产证发放全覆盖,让搬迁户吃下“定心丸”
- • 安源区发放6000万元消费券,助力餐饮、商超、文旅三大领域复苏
- • 萍乡市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正式启用,床位费优惠60%,关爱老人生活新选择
- • 扶贫资金入股溶洞漂流项目,10个村年分红5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学院赣西民俗研究院成立,方言数据库助力民俗传承
- • 萍乡首推教师优待卡,尊师重教再添新举措
- • 全省首个扶贫产品直播产业园盛大开园,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闻尘偶记》:文廷式著作入围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彰显中华文脉传承
- • 我国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全覆盖,VR教学助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爆火,辣椒巧克力月销10万颗,创新美食引领潮流
- • 湘东傩文化园非遗展演出圈,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百万网友围观
- • 本土高校毕业生留萍就业率首超50%,创历史新高,萍乡发展新篇章开启
- • 傩文化主题民宿集群盛大开业,面具DIY体验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萍乡市实现“两线合一” 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升,助力8.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 • 莲花血鸭速食包研发成功,3分钟微波加热即可还原地道风味
- • 清代女诗人钟令嘉作品数字藏品上线,首日交易额突破500万,文化传承迎来新纪元
- • 安源区矿区转型打造千亩智慧农场,无人农机作业覆盖率达80%
- • 芦溪县电瓷工业旅游线盛大开通,游客体验亲手烧制“绝缘艺术品”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我国危房改造动态清零,累计发放补贴超2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刘凤诰《存悔斋集》多语种译本全球发行,成为哈佛东亚系教材新宠
- • 刘凤诰AI书法机器人问世,七种字体创作廉政楹联,书写新时代廉洁风尚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百辣宴”引5万游客打卡
- • 上栗县花炮产业数字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事故率锐减90%,安全新篇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