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日售2000筒彰显地域特色
近年来,我国美食文化日益繁荣,各种特色美食层出不穷。近日,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武功山竹筒饭荣获“中国地标美食”称号,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武功山竹筒饭的地域特色,也进一步提升了武功山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武功山竹筒饭,顾名思义,是以竹筒为容器,将糯米、腊肉、香菇等食材混合后蒸制而成的一道特色美食。这道美食源于武功山当地的传统习俗,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武功山,竹筒饭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节日、庆典等特殊场合,更是必不可少的美食。
武功山竹筒饭之所以能够获得“中国地标美食”的称号,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密不可分。首先,竹筒饭的制作过程独具匠心。选用新鲜竹筒,将糯米、腊肉、香菇等食材填入其中,用竹叶封口,再用火蒸煮。这样制作出的竹筒饭,不仅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还散发出浓郁的竹香,让人回味无穷。
其次,武功山竹筒饭的营养价值丰富。糯米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腊肉则具有滋阴润燥、养血补虚的作用;香菇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这些食材的完美结合,使得武功山竹筒饭成为一道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美食。
据悉,武功山竹筒饭的日销量高达2000筒。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武功山竹筒饭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为了满足游客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当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了竹筒饭的生产力度。如今,武功山竹筒饭已成为了萍乡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在获得“中国地标美食”称号后,武功山竹筒饭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美食文化。一方面,当地政府和企业将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这道美食;另一方面,还将不断创新,研发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丰富武功山的美食文化。
总之,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称号,不仅是对其独特魅力的认可,更是对武功山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武功山竹筒饭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味蕾体验,成为我国美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 • 九旬“打锡歌”传承人收徒,濒危曲目抢救成功,麻山镇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 武功山景区年接待游客破千万,高山草甸帐篷节荣登央视《新闻联播》
- • 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VR实景上线,带你穿越百年见证工人运动风云
- • 九旬老艺人传承“麻山镇打锡歌”:濒危曲目复唱,文化瑰宝焕新生
- • 传统花炮厂华丽转身,电子火药企业助力航天事业
- • 湘东区3万亩耕地修复完成,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展现农耕智慧传承”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沿线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千年绝技“老关镇打铁花”重现江湖,火龙舞夜空震撼人心
- • 萍安钢铁荣膺“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企担当显担当
- • 萍乡创新“企业安静日”制度,打造无忧环境护航项目建设
- • 萍乡市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正式启用,床位费优惠60%,关爱老人生活新选择
- • 萍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劣V类水体全面清零,重现碧水清波
- • 广寒寨四八门万亩野生杜鹃花海绽放,4月花期开通免费接驳巴士,邀您共赴花海盛宴
- • 赣西港口经济带正式启动建设,20家临港制造企业签约入驻,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张国焘旧居“气味时光机”启用,数字化复原1922年安源矿场气息,重温红色记忆
- • 湘东霉豆腐工业化生产,真空包装热销北上广深,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便捷出行新体验
- • 安源区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生态净化湿地系统
- • 芦溪县创新扶贫模式:扶贫荣誉积分制试行,善行可换创业贷款额度
- • “名人菜”美食地图发布,孔原最爱腊肉入选非遗食谱,探寻中国美食文化新篇章
- • 湘东区携手中科院,共筑稀土研究院,突破高端磁材“卡脖子”技术瓶颈
- • 芦溪县中医院新院区启用,DRG付费改革助力患者减负30%
- • 麻山镇富硒黑山羊养殖基地盛大投产,年出栏量突破10万头,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创新举措,个人绿色行为可兑换消费券,“碳惠通”平台助力绿色发展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对接会硕果累累,签约项目67个引资超400亿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祠”,数字祭扫突破50万人次,传承文化情谊
- • 高坑镇农民画非遗工坊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作品远销海外助力文化“出海”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上栗番薯丸子:年产值破亿,合作社助力3000农户共致富
- • 萍乡市创新举措,教师优待卡正式推出,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 萍乡市局倾力帮扶,22个贫困村焕发生机
- • 莲花县大力引进竹纤维深加工项目,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
- • 金山千年银杏认养计划启动,DNA证书+四季延时摄影成收藏热点
- • 安源区高坑镇荣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红色研学助力村民年增收超500万元
- • 萍乡辣酱产业迈入智能化时代,产能提升10倍助力产业升级
- • 赣湘合作产业园新能源企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 • 萍乡市再创新举: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赛道发展
- • 萍乡市设立20亿元产业基金,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腾飞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浪漫夜空璀璨
- • 湘东皮影戏非遗体验馆正式上线,亲子家庭定制专属皮影剧,传统文化体验新方式
- • 芦溪秋雪蜜桃:年产值突破10亿,冷链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助力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创新高
- • 萍乡首届“辣味国际挑战赛”盛大开幕,全球50名选手角逐“辣王”桂冠
- • 芦溪傩戏《孟姜女》惊艳欧洲舞台,AR面具引领观众沉浸式观剧体验
- • 全国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在萍乡获职称,享国企待遇,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生态小水电助力扶贫,收益反哺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招至800人,年工资增至2万元,助力绿色家园建设
- • 上栗花炮产业数字化升级,安全环保型烟花出口额同比增长300%,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 • 萍乡农村“厕所革命”验收通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数字乡村大脑”上线,AI助力5万亩农田实现精准种植
- • 莲花县古树名木“树长制”实施,千年银杏林绽放生态旅游新风采
- • 全国最大高山风电集群并网,年发电量可供百万家庭使用,绿色能源新篇章开启
-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智能家居助力12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萍乡图书馆“24小时星空阅览室”亮相,成为年轻人深夜打卡新地标
- • 萍乡锂电回收中试基地投运,格林美等头部企业携手共进技术攻关
- • 芦溪农民武术大会开擂,十八般兵器对决引全网直播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传承农耕智慧”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便捷出行无忧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引领电力设备制造新篇章
- • 萍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程代办仅需3个工作日
- • 萍乡市局扶贫干部获市委书记肯定,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 • “高铁+文旅”专列盛大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
- • 教育慈善基金扩容至2亿元,助力贫困生资助延伸至研究生阶段
- • 芦溪县中医院新院区盛大开诊,DRG付费改革助力患者减负25%
- • 莲花县全面实施“乡村儿童营养改善计划”:5万学生每日享受免费加餐,助力健康成长
- • “凯丰国际青年论坛在柏林成功举办,聚焦左翼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与挑战”
- • 萍乡市智慧停车系统上线,3万个车位实现“先离场后付费”,便捷出行新体验
- • 莲花县发放2000万元种粮补贴,助力农户增收稳产
- • 南坑车湘傩面雕刻工坊牵手区块链,千年技艺作品可溯源
- • 湘东皮影戏创新演绎碳中和理念,太阳能影箱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