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日销量突破2000筒彰显地域特色
近日,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竹筒饭荣获“中国地标美食”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武功山竹筒饭品质的肯定,更是对江西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据悉,武功山竹筒饭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日销量已突破2000筒,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功山竹筒饭,顾名思义,是以竹筒为容器,将糯米、腊肉、香菇、豆腐等食材混合后,用鲜竹蒸制而成。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使得竹筒饭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蒸煮过程中,竹筒的清香与食材的鲜美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味。
武功山竹筒饭的荣誉背后,是当地人民对美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武功山地区的居民们积累了丰富的烹饪经验,将竹筒饭这一传统美食发扬光大。如今,武功山竹筒饭已成为江西美食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中国地标美食”的评选,旨在挖掘和推广具有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的美食。武功山竹筒饭荣获此称号,充分体现了其在美食界的地位。据了解,此次评选共有全国各地的数百道美食参与,武功山竹筒饭能够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在荣誉的背后,是武功山竹筒饭日销量突破2000筒的佳绩。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武功山竹筒饭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地商家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竹筒饭的品质。在保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商家们还尝试创新,推出多种口味和食材的竹筒饭,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
作为一项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武功山竹筒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年来,萍乡市政府高度重视美食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武功山竹筒饭等特色美食走向全国。在政府的引导下,武功山竹筒饭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食品安全。据悉,武功山竹筒饭的生产商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每一筒竹筒饭都安全、卫生。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可以放心享受。
总之,武功山竹筒饭荣获“中国地标美食”称号,是对其品质和文化的肯定。在未来的发展中,武功山竹筒饭将继续传承与创新,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能够被挖掘和推广,让中华美食文化发扬光大。
- •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正式启动,30所村小焕新颜告别旱厕、危房
- • 萍乡开放大学创新举措,推出“新市民素养提升计划”
- • 安源工运精神IP商业化:红色文旅衍生品年销破亿,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莲花县图书馆创新举措,万名学子共赴“带本书去田野”农耕阅读之旅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萍乡夏布绣《千里江山图》赠联合国:非遗外交助力文化出圈
- • 杨岐乡禅意民宿集群盛大开业,游客体验采茶、抄经慢生活新风尚
- • 萍乡与东盟签署农产品互认协议,鲜辣椒出口关税降50%,助力农业发展新篇章
- • 萍乡经开区设立台商产业园,30家精密制造企业集中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 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萍乡富硒小镇:年产值突破10亿,富硒农产品畅销全国
- • 茶盐古道汉服马拉松激情开跑,完赛奖牌镶嵌宋代商路出土瓷片
- • 萍乡教师合唱团全国金奖闪耀,美育成果惊艳亮相
- • 莲花职业中专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首设“无人机植保”与“电商助农”专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扶贫资金入股溶洞漂流项目,10个村年分红5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宣风镇富硒果蔬产业园建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商超,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首个零碳产业园盛大开工,西门子提供碳中和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绿色转型
- • “月池矿泉水焕新升级,老字号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决赛吸引10万游客打卡,打造乡村体育盛宴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
- • 智能柜进写字楼,土鸡蛋、蜂蜜直供白领餐桌,消费扶贫新风尚
- • 非遗“打锡壶”技艺走进中小学劳技课,百件学生作品参展,传承匠心精神
- • “周末学校”全覆盖,关爱留守儿童,惠及2.3万名儿童
- • 萍乡碳排放权交易所盛大开市,首日成交额突破千万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积分兑换激发志愿活力
- • 湘东云程学校新校区落成,山区孩子迎来“智慧教室+恒温泳池”的全新教育体验
- • 上栗县“屋场夜话”机制全国推广,助力化解矛盾纠纷超千件
- • 全省首个村级“零碳养老院”在丹江街建成,光伏发电实现自给自足
- • 萍乡锂电回收中试基地投运,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地铁站壁画展现萍乡精神,融合傩面与工运元素,动态演绎历史传承
- • 林下种植中药材,亩产收益达1.5万元:绿色农业新模式的崛起
- • 莲花客家围屋宴申遗成功,百米长桌宴再现迁徙史诗
- • 南坑傩雕工坊与故宫联名,复刻光绪帝御赐彭铭敬傩面具,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走进80%乡村学校
- • “莲花血鸭制作标准发布,百名厨师同炒刷新吉尼斯纪录,美食盛宴再掀高潮”
- • 南坑镇傩舞祈福夜游盛大启幕,每月初一十五上演《赶鬼驱疫》民俗盛宴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莲花县荣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富硒水稻产值再创新高突破20亿元
- • 华能集团投资50亿元,萍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盛大开工
- • 安源区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生态净化湿地系统
- • 安源路矿工运旧址焕新颜,全国首个“工业民俗元宇宙”体验馆盛大开幕
- • 萍乡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72小时柴火慢熏锁住乡愁记忆
- • 千年南坑车湘傩面雕刻技艺破圈,年出口订单超万件,展现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 • “课后服务财政补贴加码,萍乡家长年均减负5000元:教育改革新举措助力家庭”
- • 芦溪县蝉联“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村小生均经费比肩县城,教育均衡发展再创佳绩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荣膺全国示范,传统技艺助力万人就业新篇章
- • 莲花县大力引进竹纤维深加工项目,年消耗毛竹2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1元吃饱吃好,温暖人心
- • 国家级花炮质检中心获欧盟认证,出口通关时效大幅提升,助力产业腾飞
- • 国家级非遗湘东傩雕联名潮玩,NFT数字藏品登录阿里拍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 • 百亿级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萍乡经开区,助力赣西锂电产业链迈向新高度
- • 寒山古寺禅茶会启幕,千年茶道与现代茶艺美学完美融合
- • 莲花县“富硒农耕研学基地”开课,学生亲身体验水稻基因测序实验
- • 《星火燎原》首演盛况空前,百人合唱团再现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史诗
- • 萍乡擦菜炒粉干年销超亿元,农户自种芥菜供不应求,揭秘赣南美食产业新风向
- • 光伏农场4.0版启用,双面发电板下种出富硒黑木耳,绿色能源与农业创新完美结合
- • 安源科创城揭牌,中科院赣西新材料研究院攻克航空铝材“卡脖子”技术,助力我国航空工业腾飞
- • 困难家庭大学生助学补贴提标,最高可获8000元/年,助力学子圆梦校园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谱写发展新篇章
- • 萍乡市营商环境全国排名跃升50位,荣膺“投资黑马城市”
- • 萍乡学院锂电实验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研发高镍电池材料引领行业新趋势
- • “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助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企业开办仅需半天
- • 湘东工业陶瓷出口额突破30亿,耐酸管道助力中东海水淡化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 • 九旬老艺人传承“麻山镇打锡歌”:濒危曲目焕发新生
- • “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制升级,助力1.2万户家庭共享幸福生活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工业记忆剧场演绎矿工史诗
- • 萍乡“嗦粉地图”上线,百店联合打造辣味文化IP
- • 老旧小区改造新路径:社会资本助力物业增值,反哺民生福祉
- • “凤凰湖龙舟文化节盛大启幕,百艘龙舟竞渡免费开放观赛,共度欢乐六月”
- • 8000万元“创业振兴贷”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户最高可享10万元免息额度
- • 李立三AI数字人上线,湖南口音讲解党史震撼观众:创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