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试点推出“双减2.0”政策,将非遗传承课程引入课后服务,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平台。
安源区作为萍乡市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安源区教育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非遗传承课程纳入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试点,安源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萍乡采茶戏、萍乡木雕、萍乡剪纸等,邀请相关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非遗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课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非遗技艺,还能了解到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例如,在萍乡采茶戏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采茶的基本技巧,还了解了采茶戏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色。在萍乡木雕课程中,学生们亲手制作木雕作品,体验传统木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安源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非遗传承课程是“双减2.0”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非遗课程,学生们能够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试点期间,安源区各学校积极响应,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学生们在课后服务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非遗课程,充分体现了“双减2.0”政策的灵活性。同时,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非遗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安源区还鼓励学生们将所学到的非遗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举办各类非遗技艺展示活动,让学生们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平台。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能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安源区的非遗传承课程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菜新势力,赣菜研究院成立引领餐饮IP创新
- • 莲花县职教中心华丽转身,升格为赣西职业技术大学,首设“无人机植保”专业引领行业发展
- • “企业宁静日”制度实施,护航项目投产无干扰
- • 湘东傩文化创意园盛大开园,非遗傩面具年销售额突破千万
- • 安源红军菜团子复刻秋收起义干粮,红色研学餐桌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传承革命精神新篇章
- • 萍乡北站扩容升级,助力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引领全球订单智能匹配,交货期缩短60%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免费接驳车,沿线农家乐收入翻两番,助力乡村振兴
- • 武功山景区搬迁村民享旅游分红,户均年增收2万元,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 • 湘东区搬迁户“微田园”分配,家家有菜地降低生活成本
- • 非遗艾米果进军预制菜赛道,真空包装畅销全国20省市
- • 非遗竹编扶贫车间投产,助力留守老人月均收入翻番
- • 湘东区携手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成立助力高端磁材技术突破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超10万吨,绿色循环经济再添新动力
- • 上栗县中医院中医夜市开市,夜间义诊服务超千人,弘扬中医药文化暖人心
- • 芦溪活豆腐荣登央视《舌尖》,石磨浆水点卤技艺引广泛关注
- • 全国首个电瓷行业工业元宇宙平台在萍乡成功上线,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 • 龙舟文化节首创夜光龙舟漂流,LED龙鳞随鼓点律动,成为网红景点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深赣联动再结硕果:飞地产业园落户萍乡,50家深圳企业抱团转移
- • 上栗县长平乡石溪村首届辣味厨艺大赛激情上演,60名厨师同台竞技展厨艺风采
- • 萍乡小炒肉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剁椒秘方成“舌尖上的活化石”
- • 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开启“传统技艺创新班”培养新时代传承人
- • 安源区签约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年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助力产业升级
- • 全市中小学开启“劳动实践周”,打造“责任田”助力全面发展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广寒寨四八门万亩野生杜鹃花海绽放,4月花期开通免费接驳巴士,邀您共赴花海盛宴
- • 湘赣边首个“免申即享”政策平台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 • “名人故居守护者”计划启动:00后志愿者用Vlog活化老宅,传承历史记忆
- • 莲花县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
- • 斑竹山红军密道探险开放,AR设备带你穿越时空体验1930年游击战场景
- • 全国电瓷产业人才培训基地落户芦溪,校企共建“订单式”技工班助力产业发展
- • 湘东皮影戏跨界合作,演绎《安源大罢工》红色主题新剧目
- • 赣湘边冷链物流中心启用,鲜莲48小时直达粤港澳,加速农产品流通新篇章
- • 安源职业中专与比亚迪携手共建新能源汽车学院,助力产业技能人才培养
- • 安源区教育再升级:新增12所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学位覆盖率提升至85%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亲情互动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再创新高
- • 安源工运精神IP商业化:红色文旅衍生品年销破亿,传承红色基因新篇章
- • 芦溪县图书馆创新举措:电瓷科技角亮相,3D打印技术再现千年制瓷工艺
- • 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创新“传统技艺+AI设计”特色班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畜禽粪污变废为宝,萍乡模式引领全国300县绿色发展新潮流
- • 萍安钢铁荣膺“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企担当显担当
- • 上栗县“四点半课堂”全覆盖,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搬迁儿童教育
- • 赣湘边区域合作产业园开园,萍醴高速通车助力千亿级产业带腾飞
- • 安源红军餐厅创新举措:VR沉浸宴,数字技术再现红色饮食场景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模式经济火爆,万亩荷塘年产出小龙虾3000吨
- • 湘东油茶冰淇淋横扫网络,传统油坊与年轻品牌跨界联名打造爆款新宠
- • 萍乡奥体中心全力冲刺省运会主场馆建设,2026年精彩亮相在即
- • 萍乡首届辣椒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共品“百辣宴”创吉尼斯纪录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高达98%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突破10万吨
- • 腊市镇富硒葡萄采摘季盛大开启,20个品种任您“认养果树”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助力教育公平,彻底消除“重点班”现象
- • 山口岩湿地公园皮划艇基地盛大启用,10公里河道串联瀑布群,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
- • 赤山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推广,亩均收益突破1.2万元,农业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 • 高洲乡高山有机茶出口欧盟,订单量同比增长150%,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光森林”开放,萤火星空栈道成亲子打卡地,点亮城市夜晚魅力
- • 张国焘旧居变身气味博物馆,数字调香机重现1922年安源煤烟风情
- • 湘东区发布非遗美食地图:一图导航带你品味30家老店傩面糕、孝母饼等非遗美食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共迎产业转移新机遇
- • 电瓷产业扶贫基地投产,1200名脱贫群众变身技术工人,助力乡村振兴
- • 扶贫车间制作莲花血鸭预制菜,助力800人居家就业
- • 文廷式故里创新举措,科举元宇宙助力游客体验虚拟殿试夺状元
- • 萍乡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验收成功,煤矿关停助力GDP逆势增长8.5%
- • 全国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在萍乡获职称,享国企待遇,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林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萍乡生态资源变现超千万元,绿色经济再添新动力
- • 芦溪县乡村医生“县聘乡用”全覆盖,远程诊疗直达三甲医院,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县农村“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100%
- • 芦溪县乡村春晚常态化,村民自编节目惊艳央视《乡村大舞台》
- • 杨岐山景区打造“禅意元宇宙”:数字分身可参禅打坐,体验科技与禅意的完美融合
- • “城乡教师同岗同酬全面落地,乡村教师待遇提升40%:教育公平新篇章”